北大医院多学科救治一例消化道穿孔及大出血患者

  上面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在一群医生护士簇拥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脸上露出阳光的笑容,任谁也想不到她几个月前刚刚经历生死考验,与病魔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搏斗。正是北大医院的医生护士,守护着她生命的小舟,艰难的为她重新扬起了生命的帆。

  突发大出血

  在转入重症医学科之前,13岁的小于(化名)已经因为“炎症性肠病”辗转在外地医院多处求医,由北大医院消化内科收入院后,起初病情还算稳定,没想到在9月15日下午突然腹痛加剧,出现大量便血,并出现休克。消化内科医生高度重视,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先后联系了肠镜及介入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出血部位,而小于的症状却不断加重。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监护仪上持续增快的心率、不见改善的血压,普通外科医生决定在全麻下进行肠镜及胃镜的联合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检查发现胃内有大量积血,经过内镜下处理后,小于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凌晨时分由手术室进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生死一线的激战

  短暂的平静之后,尚没有容得医护人员松一口气,小于的病情又有了新的变化!当天早交班时,重症医学科各位医生发现:小于的心率还在增快140-150bpm、血压在迅速大量扩容及升压药物作用下勉强维持70-80/40-50mmHg左右,组织灌注很差,严重的酸中毒和低体温威胁着年轻的生命。重症医学科张岩医生、陈凯笙医生、普通外科武颖超医生、消化内科迟雁医生一起开始抢救:迅速开放深静脉及更多的外周静脉通道、扩容补液、积极联系补充血液制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改善灌注、纠正酸中毒和低体温……

  小于的生命体征稍趋于稳定,但腹部张力越来越高,尿量越来越少,双下肢还出现了大量的出血点。这一切都提示病人发生了腹腔间室综合征,解决腹腔出血的问题迫在眉睫。普通外科汪欣主任医师当即决定为小于行急诊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见到腹腔内大量腥臭的血性液,空肠近侧及结肠多处肠瘘和脓肿,结肠系膜血管广泛出血,医生进行了止血、腹腔冲洗、开腹结肠次全切除、部分小肠切除、回肠造瘘及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手术后小于又回到重症医学科继续进行治疗,生命的小舟在风雨飘摇中没有倾覆。

  漫长的拉锯战

  手术后,小于的消化道出血和腹腔感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这并不是治疗的终点,而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的起点而已。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带来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凝血异常,容量复苏与心肺功能不全的权衡,原发病激素治疗、术后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激素的补充与外科伤口、吻合口愈合的平衡,呼吸机支持与撤离方案的制定,无创通气的序贯,肠内营养的时机和配方,在免疫抑制状态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没有一项不是在重症医学科医生们细心观察、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普通外科汪欣主任医师、消化内科王化虹主任医师都给予了积极的指导。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东信教授、富有临床经验的彭兵医生、负责临床治疗的副主任李双玲医生精心为小于制定了治疗方案。而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在护士长胡美华的带领下,更是把这个坚强可爱的小姑娘当作自己的小妹妹一样悉心照料和护理。术后第3天小于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第5天彻底脱离了无创呼吸机,第13天开始尝试肠内营养……虽然期间感染问题还有反复,但在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的精心救治下,小于终于脱离了危险,病情逐渐平稳,于术后第25天转回消化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生命的小舟再次扬起了希望的帆。

  再见小于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次不期而遇,让重症医学科李双玲医生感到无比欣慰。那个穿着连衣裙、带着阳光笑容向她走来的美少女真的是小于啊!她好起来了,她出院了,她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和妈妈来医院复查的时候,小于还想来ICU看看照顾过她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没想到,在电梯门口遇见了那个曾经每天站在她床旁查房的李医生,小于一下子就认出了她,“李大夫,我是小于,您不认识我了?!”小于高兴地说。小于再次走进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那个医患双方并肩战斗过的地方,其他的医生护士看到小于,都围拢过来嘘寒问暖——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张照片!

  作为一个擅长治疗各种危重患者的科室,ICU在它成立的近30 年中拯救了大量的危重病人,从国内成立最早的外科监护病房走到现在的重症医学科。在抢救小于的过程中,重症医学科医护一心,用专业的素质和爱心的力量,守护了风雨中的生命小舟,又一次扬起生命的帆!

  (北大医院  谢旻、李双玲、王东信)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