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10年的治疗追踪感悟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今年4月份申请副主任医师职称答辩时,与会专家对我汇报的一例追踪10载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颇为震惊。就这例病例,我曾与多位美国来访的学者进行讨论,并在全国牙周病学会议上、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会上进行讲解汇报,改变了一些基层医师对牙周病治疗的旧观念,增强了很多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信心,为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北大口腔争得了荣誉。而医疗工作是医院的最根本工作,对患者的诊治能力也是检验一名医师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北大口腔医院的临床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这种领先地位可以体现在我院医师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对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联合治疗能力以及长期的追踪观察上。
2003年冬日的某个周六,牙周科像往常一样忙碌着,我那时还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孟焕新教授。护士给我叫进来一个很阳光的大男孩,年仅17岁,却出现了全口牙的咬合无力以及牙龈肿痛的症状,有些牙齿在诊所就诊甚至建议拔除。我给他做了详细的牙周检查,发现他患有非常严重的牙周炎,初步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追问家族史,患者的父亲患有重度牙周病,40多岁已经出现了全口牙的松动和部分牙齿脱落。由于我的课题是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我将他纳入了我们的病例库,同时由于侵袭性牙周炎的家族聚集性特点,我们也给他的父母做了详细的口腔检查,我们课题组的遗传学分析确实发现该患者存在牙周病的易感基因。我积极地给他进行了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后两个月复查发现患者的口腔状况很不理想,而口腔卫生状况是影响牙周炎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给他做了个牙菌斑染色,让患者清晰的看到他没刷掉的牙菌斑,并在椅旁手把手教他刷牙,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经过我们的强化指导,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之后,我对部分牙进行了牙周手术治疗,患者的牙周病得到了控制,牙齿恢复了正常的功能。为了防止牙周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增强疗效,我们课题组其他医生同时给他的患重度牙周炎的父亲做了彻底的牙周治疗。2003年至今,我们每年定期给他进行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施以治疗,患者疗效稳定,10年后的X光片显示全口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当初外院建议拔除的患牙也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十年弹指一挥间,患者从一个17岁的大男孩变成一个自己创业的小小音乐人,他的牙齿经过积极的牙周治疗一直良好的行使功能。
重度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精益求精的治疗和对患者不耐其烦的追踪,更需要不断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能够配合治疗,主动做好口腔卫生的维护和定期来医院复查。每一名牙周医师都会尽一切努力保存患者有保留意义的自然牙,使其恢复牙周健康、恢复功能,同时兼顾美观效果。每当我们看到患者曾经“摇摇欲坠”的牙周病患牙经过积极治疗后重新行使功能时,真的感觉到我们从事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回顾起来,这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得到过牙周科多名医师(孟焕新老师、朱卫东老师、徐莉老师等)的指导,体现了北大口腔牙周科各级专家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除了这例病例,我的很多复杂病例都得到过牙周科多名专家画龙点睛般的指导,这使我在业务水平上不断提高。
最后,祝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创造佳绩,祝愿母校繁荣昌盛!
附:该病例治疗前后全口根尖片对比
男 17岁 治疗前
牙周治疗十年后
(口腔医院牙周科 冯向辉)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