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联手,共促小儿心血管学事业发展

  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北大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教授率领北京地区小儿心血管专家、同道近40余人前往天津参加首届“京津小儿心血管疾病论坛”。与此同时,来自天津地区以及河北省的部分儿科专家同道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参会总人数约90余人。

  杜军保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讲到,京津两地历来学术交流密切,本次论坛为首次京津小儿心血管疾病论坛,其意义在于促进京津两地儿科心血管专业学术交流,促进京津地区儿科心血管学事业协同发展。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总结、交流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及体会,交流、分享该领域的学术进展,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本次论坛由天津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和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主办,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负责承办。天津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张宏艳教授主持开幕式,天津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刘戈力教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院长在致辞中谈到,我国目前儿科医生短缺,本次会议无疑对于儿科心血管学术发展及人才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共设有7个专题讲座。张宏艳介绍了天津市70万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通过历时10年余的研究,研究者对天津市18个区县0~5岁小儿进行了包括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内的大规模筛查。上述研究工作对于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加强预防措施以及推广筛查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杜军保教授介绍了北大医院儿科团队在儿童晕厥诊治中取得的多项成果。该团队首次提出了儿童晕厥关键诊断技术——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的判定指标体系,创建并率先开展了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提供了儿童晕厥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建立了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将儿童晕厥基础疾病的诊断率由不足10%提高至81.1%,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诊断水平。团队首次报道儿童直立性高血压,并揭示我国儿童存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二者为构成儿童晕厥的主要基础疾病;提出基于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及生物标志分子的儿童晕厥个体化治疗策略。上述成果编入"欧洲晕厥诊治指南"、“儿童晕厥诊断指南”及多部教材。由他主编的《儿童晕厥》被著名杂志ADCEP“最佳临床应用”栏目录用,创建了全国诊治网及首家儿童晕厥门诊。

  张宏艳教授做了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讲座,提出根据心衰病因及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关键。韩玲教授讲座题目为心肌致密化不全与猝死,介绍了这一研究热点问题的相关表现。刘戈力教授提出,近十年来,儿童肥胖发病率明显上升,肥胖儿童患心脏病概率高,指出应该关注肥胖儿童的心血管损害。李小梅教授从药物及射频消融、起搏器安装等方面介绍了小儿心律失常治疗进展。丁文虹教授讲座题目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介绍了相应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标准。

  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北大医院儿科金红芳研究员及北京安贞医院肖燕燕副主任医师主持了闭幕式。张宏艳和肖燕燕分别做了总结发言。此次京津小儿心血管疾病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的小儿心血管疾病医护工作者,共同研讨了小儿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的新策略,交流了临床诊治的新技术和新经验,对于提高小儿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增进京津两地儿科医护工作者间的相互合作和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医院 廖莹)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