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医学部十大新闻

        一、医学部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医学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3年7月启动,至2014年1月完成三个环节的全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效和制度成果,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优秀。医学部继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精神和严厉的责任制,在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全力推动校园民生工程、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医学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并取得进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喜结硕果

  医学部“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第二阶段工作启动,内容涵盖医学预科阶段课程调整及学分制探索、基础与临床阶段教学的进一步融合、临床阶段课程前移及优化等。医学部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医教协同,引领并深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工作;建立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国首个临床医学MOOC(慕课)课程《更年期综合管理》以及《流行病学基础》、《软件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身边的营养学》四门MOOC课程分别在Coursera平台和Edx平台上线。

  人民医院“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推进临床实践教学综合改革”项目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一等奖。柯杨等《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临床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和段丽萍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果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等五本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郝卫东荣获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人民医院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赵姗、陈娟、李颜、郭继鸿、张召锋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方爱珍、陈扬霖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段丽萍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年突出贡献奖。

  

  三、科研项目与经费稳步增长 学科与基地建设不断增强

  2014年度获批973/重大科学研究、863计划、科技支撑、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8项,经费1.25亿元。其中,张强牵头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获滚动支持,张强获聘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陆林获聘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李立明牵头的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获得滚动支持。陶勇获得医学部在863计划领域第一个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

  2014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项,批准经费1.9亿元。其中,第一医院杨勇、陈旻,口腔医院邓旭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第三医院王乐今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植入式青光眼眼压监测与微引流智能仪器的研究”获准立项,批准经费710万元。

  2014年度北京大学医学交叉学科“种子基金”项目正式启动,共有78项(医-工、医-生、医-信各26项),156名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获得资助。

  2014年度,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获认定,分别为:蛋白质修饰与细胞功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与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肝硬化肝癌外科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医学部已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1个。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微血管病研究所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

  

  四、各附属医院在改革中开拓进取,励志敦行,锐意创新

  医管处组织医学部各领域专家建立了基于数据中国最佳临床专科评估方法,运用临床大数据助力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和新周期医院评审。在数据接收、处理、质量控制上的突破,建立了稳定的研究团队和科学质量控制的可靠的数据库。

  天津市第五中心共建医院授予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品牌,这是市校合作的一个历史性的开端,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协同发展战略方面做出了北医人的贡献。

  第一医院和口腔医院荣获“北京市科普基地”称号。人民医院获颁HIMSS7级证书,医院信息化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第三医院、第六医院被分别认定为 “国家妇产疾病”、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了北医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口腔医院和第六医院连续5年分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口腔专科、精神医学专科第一名。肿瘤医院新建病房楼工程列入北京市2014年重点工程计划,肿瘤医院超声科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2014年“全国工人先锋岗”称号。陈敏华教授荣获“2014北京榜样”,俞光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乔杰获首都劳动奖章。

  

  五、医学部专家在多领域取得瞩目成就 赢得至高荣誉

  柯杨荣获2014年度泰国玛希顿亲王奖,以表彰柯杨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研究及决策咨询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奖项是对全世界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杰出个人或机构的最高表彰。

  柯杨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该院评选院士旨在鼓励那些在健康和医学领域取得杰出专业成就的个人,被认为是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乔杰当选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以表彰乔杰及其率领的团队在我国生殖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研究领域取得卓著成果。

  

  六、科研成果再创新高,科研产出逐年递增  技术转移工作又爆亮点

  黄晓军牵头的《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及应用》、郭卫牵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两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度SCI数据库收录的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的文章总数为1930篇,北医的科研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逐年递增,文章总数较去年的1456篇增长了32.6%,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文章的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黄晓军团队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杂志上发表通讯;乔杰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纪立农团队在《LANCET》杂志上发表综述;尹玉新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4年科研合同签约462项,签约资金12405万元。基础医学院王凡教授的技术成果《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以3000万元签约资金,成功转让给广东某药业。医学部已连续11年无任何科研合同知识产权纠纷。

  

  七、医学部专家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北医精神

  医学部多位专家当选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在医学各专业领域起到领军作用。医学部连任第五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医学人文研究院牵头起草的《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正式颁布。

  医学部各领域专家无论在昆明火车站广场严重暴力恐怖案件中、还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地震中,以及援非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救治工作中,每当危机来临,只要有国家的召唤、人民的需要,医学部的医务工作者都义无返顾的冲到最前线,出色地展示了“北医人”精湛的医术,无私奉献、高度敬业的医德风范。

  

  八、医学部国际国内交流向纵深发展,掀开合作新篇章

  2014年,医学部与海外医学院校签署11项合作交流协议,在科研合作、人员互换、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分别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曼彻斯特学术医学中心医学遗传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第四届联合研讨会举办,双方继续在重点领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并已取得初步合作成果。医学部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医学论坛、《柳叶刀》中国专辑发布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第一届神经科学联合研讨会等,医学部海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学生海外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在规模和质量上均获得良好提升。2014年医学部共开展27个临床学生互换和医学生交流项目,累计共派出95名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参加临床实习、见习和暑期学校等项目;同时,医学部共接收海外合作院校的来访临床见习和交流学生138名。

  

  九、医学部扎实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医学部党委通过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专题辅导报告会、召开学习体会交流座谈会、开通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为契机,组织开展医学部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学生党员“服务先锋”行动计划,加强和创新服务型党支部建设。

  医学部在北京大学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的迎评工作中提供有力支持,为学校优异成绩的取得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六医院党委荣获“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谷涛、丁文惠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十、医学部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医药科技园区综合楼一期项目建筑规划方案即将获得批复;综合游泳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家属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获批;医学部大院规划及控规调整已经启动。地热井勘察顺利推进,第二口井年内开钻;重新装修的学生宿舍7号楼正式启用,修葺一新的幼儿园投入使用,东区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家属区整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校园静态交通条件进一步提升。 

 

     编辑整理: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