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全国政协委员霍勇: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摘要:

  我国重大心脑血管等急重症的救治现况亟待改进,而医疗急救整体低,尤其发展不平衡,使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急症到不了医院,或到了医院非常晚,错过了救治时机,政府应从各种渠道增加财政支出,从硬件设施、信息化系统到人员队伍建设,进而全面推动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提案内容:

  重大疾病急救体系建设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心重视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民生工程投入了大量资源。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急救体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队伍得到不断充实,装备逐年改善,工作和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危重疾病抢救等方面,距离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们提案以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急救网络建设为切入点,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一、我国重大疾病急救现状亟待改进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处于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首位(约40%)并呈上升趋势,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沉重负担。

  时间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致死性疾病的救治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必须争分夺秒。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在急救体系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及时急诊救治率高达80%以上,而我国只有约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接受及时的急诊救治。

  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我国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从相关技术熟练掌握及更新角度而言目前已与国外差别不大,但在系统组织及具体实施的层面则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构建并完善政府、社会、院前急救、医院四位一体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救治网络势在必行。

  二、完善院前急救条件,全面推进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延误由医疗急救系统及患者因素共同决定。如何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改进。完善院前急救系统的合理规划,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等措施对于科学地构建医疗急救体系至关重要。

  (一)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我国的急救模式分为院前独立型、指挥型、依托型及依附型模式。急救网络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急救指挥缺乏统一调度等因素将直接导致经院前急救体系转运的患者出现救治延误。因此,需要(1)由各地方政府主导整合急救资源,合理规划急救网络;(2)将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到城市保障体系建设的整体范畴之中,进行统一指挥调度;(3)逐步建立与交通等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合理规划患者的转运路线,并保证急救车辆的道路通行优先权;(4)增加财政经费投入用于急救指挥中心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与升级。

  (二)急救车基础设备建设

  急救车辆是实施院前急救的主要工具,但我国很多地区现有的数量及配置水平不能满足需要。急救系统运行的急救车大都存在设施设备条件参差不齐,急救药品配备不到位等现象,使其相应的检查、抢救及信息共享等能力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增加财政投入以配套升级软硬件,保障日常及突发事件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通过(1)按照急救网络规划,按照辐射半径增加急救车辆配置,全区域覆盖;(2)为急救车配备车载通讯、GPS等信息化系统和车载抢救装备,提高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能力;(3)建立伤病分类管理制度,依据病情派出符合救护条件的车辆,提高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三)急救车信息化建设

  院前急救体系及院内救治体系是构成医疗急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实现二者的衔接则是科学构建医疗急救体系的关键环节。我国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系统分属于相对独立的医疗机构,目前两者仅仅限于表面和形式上的连接,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急救车辆不合理的调配与转运将会进一步延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因此需要增加投入建立以急救车纽带的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通过建立院前与院内之间信息的双向传输,(1)使急救车实时接受急救中心调度,合理接受分派的任务;(2)使急救车实时掌握目标医院的资源配置情况,准确及时地转运患者到达医院;(3)使医院及时掌握患者情况,尽早启动院内救治流程。

  科技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科技惠民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支持了基层开展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转化应用。福建省厦门市在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下,通过推广普及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一批先进技术成果,重点扶持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构建了区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极大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

  (四)急救人员队伍建设

  急救队伍人员老化、人员流失、专业素质不高是制约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客观事实,是需要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及人才聘用机制的同时,增加财政经费用以(1)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人员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减少人员流失;(2)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年的重点实施计划,借《国务院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在2014年开始实施的东风,在此提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领导落实科技惠民计划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等举措,给予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急救网络建设财政支持,进而全面推进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霍勇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