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再谈科技创新需要快速通道和法规支撑
在人大本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做了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政府工作报告。我特别注意到,总理用较大篇幅对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总理讲的非常好,使我们深受鼓舞,我们确实期待着“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浪潮”。然而就我们目前的科技创新环境以及我们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言,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条目下,还应当加上改革科技产品的审批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具体内容。
在去年召开的上一次人大会议上(恰好也是在同一天)我介绍过3D打印技术对于医疗科技创新乃至众多领域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谈到了我们在研制骨科3D打印金属内植物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产品审批和相关法规方面的障碍。转瞬之间一年过去了,我可以自信地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们在3D打印骨科金属内植物开发和研究领域的总体水平仍然处于世界领先行列,我们的3项临床试验全部完成并进入审批流程,其中一些病例的观察时间已超过两年,疗效优良;在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基金的强力支持下,3D打印相关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入,又有新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另外,去年8月我们成功地为一位12岁颈椎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和3D打印人工枢椎置换手术,这是世界第一例采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颈椎内植物所完成的手术。在手术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内1700余家,国外800余家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手术后已经半年多了,这个孩子获得了很好的恢复。然而,我不得不遗憾地报告给大家的是,尽管我们在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中一刻不停地加紧努力,我们的几项创新产品至今还在等待漫长的审批流程;一年前提议建立的个体化定制医疗器械相关法规似乎也未见到出台的迹象(即:以上提到的个体化定制人工枢椎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更令人焦急的是,去年我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见到与我们创新产品相似的骨科内植物在韩国和德国已经上市。由于内植物在材料上与传统产品完全一样,他们在起步上比我们晚很多的产品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上市的。不难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问世,而我们目前在3D打印骨科金属内植物研发上的优势正面临遗失殆尽的危险。或许中国老百姓的那句谚语正在我们身上应验:“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
我们知道,3D打印是近几年才趋向实用化的技术,面对该项技术,我们与国外竞争者处于同一条起跑线,谁先起跑,谁跑得快,谁就领先。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以骨科手术器材和内植物为例,在传统产品制造方面,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外公司早已一统天下,国内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实际上国内各大医院所使用的高端产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围绕3D打印的科技创新,设计和制造出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无论对医疗行业还是对国内相关产业开展国际竞争都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大国,总应该用越来越多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为人类做出贡献。
其实,对于包括3D打印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习总书记早就有过重要论述,他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去做了。然而,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在科技创新的技术层面我们抓住了机遇,抓对了机遇,也占领了制高点,但审批制度的滞后和相关法规的滞后使我们严重受阻。为此,我呼吁围绕3D打印等特殊技术的科技创新应当有一条快速通道,相关审批制度需要尽快改革,相关法规需要尽快建立。也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适当写进有针对性的具体内容。科技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科研成果阶段。就我们的科技创新而言,产品上市并惠及患者才算真正的创新,国内企业靠自主研发的产品跻身国际竞争才算真正的创新。
(刘忠军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教授)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