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青年追寻历史,重走百年变迁之路
今年是北大医院建院100周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的校庆日,2015年的青年节,百年的历史与青年的使命因特定的时刻而碰撞在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大医院党院办、护理部、团委、学生党总支、研究生党总支组织了以重走“医院百年历史之路”为主题的活动来纪念这一节日。
当日早晨,参加活动的一百名青年医务工作者们在第二住院部亲手升起了三面旗帜:国旗、院旗与百年旗。旗帜既是标识,也是这次活动的精神象征。
中午一点,青年医务工作者从医院乘车,从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红楼出发,沿后孙公园胡同、背阴胡同步行至西安门大街一号、北大医院第一住院部的水准原点。活动安排的这条线路反映了医院院址变迁的情况,大家在空间的转换中体验了历史沧桑巨变,感受着时代发展对青年人担当历史使命的召唤。
在北大红楼,北大医院刘新民书记称本次活动为“寻根之旅”——这里见证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的传承,他勉励青年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的嘱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传承“厚德尚道”的精神,更追求“水准原点”的人生目标。九十六年前,当年的北大医科专业的学生、后来建设北大医院的前辈、放射学专家和儿科学专家梁铎、颜守民等也参与了五四爱国运动。先辈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正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之一,这种精神薪火相传,也激励北大医院的当代青年们继续勇于担当,在为祖国的强盛发挥青春才干。
从红楼出来后,北大医院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们又先后去了医院旧址:后孙公园胡同和背阴胡同,并从背阴胡同步行至西安门大街一号、如今北大医院第一住院部院内,参观了“水准原点”。
1915年2月15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附设诊察所在后孙公园校址正式开诊了。这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前身。当年的院址如今是一个大杂院,据院史工作小组韩晓宁介绍,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诊察所开始慢慢萌芽、生长,接诊的患者数慢慢增多,教职员工数量也在这里突破了个位数。
十二年后的1927年,由于不能满足医教研的需要,北大医院从后孙公园院址迁址到背阴胡同,并在这里运营至1947年,后迁址至西安门。背阴胡同的老院址现在已成为中组部老干部活动中心。据院史工作小组张争介绍,在背阴胡同,医院完成了一次搬迁、两次扩张、三次更名,在20年的历史中,医院的规模与学科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建国前夕都保持着“京城第一”的地位。
1947年,除外科、妇产科及门诊外,医院的其余科室迁至西安门大街新址,也就是“水准原点”所在地。在这里,李海潮副院长带领全体青年人再次重温了《医学生誓言》,而在刘玉村院长看来,北大医院的青年们更应该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上加上“水准原点”的烙印。今天的青年代表重走了医院历史,而更将在未来几十年中创造历史,如何书写集体与个人的荣耀,更需要大家有“水准原点”般的志向。刘院长说,今年是医院建院一百年,在水准原点处与青年代表们谈医院历史,他更愿意把这个青年节视为“零点”,也就是原点。因为这是一份铭记,一段传承,更是新百年追求一流水准的起点。
北京大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创下了中国现代史、教育史和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作为我国最早创立的国立医院,北大医院在百年发展中规模由小到大,院址几经变迁,如今有包括位于平安大街的门急诊在内的五个大院,医院将在大兴区建立一个1200张床位,且建筑面积等于现在所有院区面积加合的新院区。目前新院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建成后将缓解大兴及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为附近百姓提供贴心、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医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一代代青年人见证着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在新的百年,青年人用希望与奋斗继续诠释着青春与传承,用奉献与奋进继续追求一流水准!
(北大医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