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挑战着,快乐着——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记得某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有良师指点”。导师对于学生的成才所起的关键作用毋庸赘言。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孜孜不倦,践行于传道、授业、解惑征途上的好老师——杨慧霞老师。
与杨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我感觉自己特别的幸福和幸运,我的老师是一个正直、善良而圣洁的人,是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温暖、希望和感动的人。她的名言是——挑战着,快乐着!她用这样的精神激励并感动着与她接触的所有人。
医生当以病人为先
作为妇产科主任,杨老师年轻有为,聪明干练,她对自己的专业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刻苦钻研业务,每天加班加点,从来没有按时下过班。
印象最深的就是看杨老师上门诊,门诊外面长长的队伍,总让人感觉巨大的压力,千里迢迢来的病人只为请教杨老师一个不能确诊的问题,每个危重病人都希望从杨老师这里得到最肯定的答案,但这也让杨老师的工作量更大,接诊的病人更多。
一个访问学者回忆,有次杨老师咽炎发作,声音嘶哑到讲话都困难,但她依旧坚持上门诊,一天下来接待了九十多个病人。超大的工作负荷使杨老师的病情持续加重。更让访问学者感动的是,尽管说话困难,杨老师依旧耐心通俗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躬亲做每一项操作,不停问询患者的个人情况,在嘘寒问暖中让每一个病人满意而归。即使自己再难受,她都强忍着痛苦。病人都被杨老师这样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所感动。很多老病人结识了杨老师后,以后一直坚持挂杨老师的号看病,她们都说,“杨主任是我们最信任的医生”,在她们心中,只要把自己和孩子交到杨老师手里,就意味着母子平安。
还有学生回忆,杨老师面对临床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严谨缜密,尤其在门诊看病时,不管工作多么简单细微,杨老师都是自己进行,每个检查结果杨老师都是认真记录并仔细询问病人其他情况。她说,只有这样病人才能看得清,也方便远道而来的病人回家后能得到更加正规的诊疗。
杨老师每一步操作都力求完美,用最简洁的操作,达到最满意的效果,而且在带教中指正同学们的小错误,仔细给同学们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杨老师悉心的引导下,同学们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好医生。
杨老师在很多学者心目中是个高尚的人,因为她接诊的很多病人都是从外地而来,有些更是重病病人转诊而来,杨老师对他们格外亲切,她周详地考虑这些外地患者在北京面对的困难,她会选择最便利、最快捷、最省钱的方式方便他们就医,减轻他们在北京看病的各种负担,面对现实医疗环境的压力,杨老师坚持着自己以病人为先的原则,不管多么劳累,她接诊第一个病人和最后一个病人都是一样有耐心。她告诉我们作为妇产科医生,你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两个生命的一个希望,你的一丝努力就是病人的希望,你的一点细心会让更多的危机迎刃而解。
杨老师说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让病人满意而归。有病人说,每次挂杨主任的号都很困难,而且长长的队伍都会让人心情烦躁,但是每次看到杨大夫的时候都会很满意,觉得一切都是值得。还有网友这样评价:“杨慧霞大夫对病人耐心,讲解清楚,不嫌麻烦,说话也和蔼幽默,技术精湛,和蔼可亲,兢兢业业”。
病人的好评对杨老师来说就是最大的奖励,病人的满意胜过其他任何形式的鼓励,坚持着病人为先的原则,杨老师坚持不懈地继续挑战。
不用睡觉的铁人
作为杨老师的学生,你总会被杨老师永远不灭的精神头所震慑,她好像一个永动钟一样不停地在转动,没有停歇。作为妇产科医生,她不仅要上门诊做手术;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要开;作为学生的导师她还要耐心细致,尽心尽力的指导工作;作为孩子的母亲,她还得细心照顾。
看到杨老师一天的工作安排,我傻眼了:提前到岗已然成为职业习惯,每天早上七点钟上班,因为门诊前有提前来做羊水穿刺的病人等着她去做手术;八点钟的门诊一点都不会耽搁,挂号人数如此多,杨老师从来没有准时结束过门诊,十二点钟之后门诊结束,杨老师没有时间吃饭,就要赶去给中午留下来做羊水穿刺的病人继续手术,一点半又准时门诊。一位进修医生感动地对我说,杨老师是她见过的最伟大、最无私、最有精神头的医生,每次看到杨老师把订好的盒饭从门诊拎到手术室,再从手术室拎到门诊,看着都叫人心疼。
每次看到杨老师吃着从微波炉里加热的盒饭,心里酸酸的,像打翻了五味瓶。如此繁忙的工作,杨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累了,想休息了。每次和杨老师谈起她的工作,她总是兴高采烈,对她来说,工作已然成为了她快乐的源泉。
作为《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杨老师把这样繁重的工作都压缩在自己临床工作之后的下班时间,当大家享受着下班之后的轻松与愉悦的时候,杨老师还坚持在另一份工作岗位上,她的下班时间可能是10点,11点,12点。
作为杨老师的学生,你可能经常会在凌晨2点,3点,4点,5点,这些大家在梦乡中与周公夜话的时间收到杨老师发的邮件,因为白天繁忙的临床工作,杨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跟我们去交流,所以她把自己宝贵的睡觉时间留给了我们。每次发出去的邮件,杨老师都会及时回复,但是接到杨老师凌晨发来的邮件开始是种佩服,后来更多的是一种怜惜。
因为工作的关系,杨老师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却忙于自己学生的毕业答辩,对于儿子她充满了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导师,一名医生,她永远是尽职尽责。
站在世界的最高处
杨老师有很多的头衔,但对她来说这不是光环而是一种责任。
作为国内第一个牵头研究妊娠糖尿病的专家,杨老师开始的工作很艰辛,并没有得到多少机构和组织的强力帮助与支持,虽然如此,杨老师坚持自己的信念,她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北大医院在妊娠糖尿病方面的研究方面全国领先,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盛誉。
多年来,杨老师带领课题组关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筛查和管理工作,并开展了系列研究。她曾作为中国唯一代表两次受邀参与“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会议,2010年也作为唯一中国代表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GDM筛查及诊断标准制定”专家组会议。这些“唯一”的头衔是她不断努力的结果。杨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没有自己做不到的,只有自己不敢做的。
为了制定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治疗妊娠糖尿病的行业标准,杨老师付出了很多地努力,两年内完成了全国数百名医生的培训工作,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杨老师奔波的身影,工作日没有时间,她就抽出周末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医生培训,宣传妊娠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广州、上海、北京、西安、天津等等地方都留下了杨老师艰辛的汗水。虽然辛苦,但是杨老师只要站上讲台,面对自己熟知的专业,她都会滔滔不绝,俨然忘记了自己的疲劳。
当你问及有了如此成就,为何您还要那么拼命,她回答我:开始的时候是兴趣,无论是医生还是科研,我都带着很浓厚的兴趣来做,但现在就是责任了,有很多事情已经做到了一定程度,就带着一种要坚持下去并做到最好的责任。
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杨老师科研型的学生,我们最多的接触就是在一次次的组会及课题讨论中。因为临床等工作的繁忙,我们很多次的课题汇报工作都安排在吃饭时间,杨老师总是让我们先吃饭,她都是在听完所有的汇报之后才开始吃已经不在热乎的盒饭。杨老师每次都很认真听完所有的汇报,对于任何小的细节她都不放过,虽然每个人汇报的课题都不同,但是杨老师都能为每一个人的汇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她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创新,但是在重要的时刻她都会为你把关。
师姐们说,杨老师太忙了,每次找她都是在各种空隙时间,如手术间隙,门诊休息间隙,下班之后的间隙,但是短短的间隙杨老师都会把你的问题认真仔细的给你分析一遍,指导你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可能面对的困难。
对临床型学生,杨老师也是悉心指导,虽然大家都忙于工作,但是杨老师每次在教学查房时都会给每个学生讲解各种疑难重病,包括从外地来的学科骨干,杨老师每次都会通知他们前来听病例解析,师姐说每一次的教学查房她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杨老师知识面广,学科见解深刻独到,而且很有创新精神。
毕业的师姐告诉我,杨老师是个很严谨、要求很高的老师,在每次的毕业论文修改中,她都会让你屡次修改,细小到用词,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小的问题,虽然严格,但是她又像个妈妈一样呵护着我们,即使她再忙,每次见到她,她总会关心你的生活,学习情况如何,每次如果她从外地回来,都会给你送些外地特产。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她都全心全力去帮你,有个师姐说她爸爸得了重病不知道该怎么办,杨老师就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师姐联系权威医生给师姐的爸爸看病,虽然那个师姐已经毕业了,每次谈及此事,她都感慨不已。
还有师姐回忆说,有次杨老师叫她开会,但是因为阑尾炎发作,她错过了开会时间,杨老师知道后,让师姐多加休息,“工作可以暂时停下来,身体最重要”,但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杨老师只对自己的学生施用,她拖着病重的身体依旧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因为长期的工作压力,杨老师有严重的胃病和呼吸道疾病,但是面对工作,她仿佛忘却了生病,似乎工作是她最好的良药。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和杨老师去广州开围产医学峰会,出发前杨老师短信提示我们开会期间广州的天气,交代带好衣服,注意冷暖变化,我心中杨老师那平日里庄重严肃的形象瞬间变成了一个温暖的母亲形象,一阵阵暖流从心中淌过。在机场托运行李时,杨老师帮我拎东西,一路上她嘘寒问暖,问询家中的大小事,她记得我说过的每句话,杨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每忆及此,我都心怀感激。
伟大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威严的外表下有颗温暖的心,杨老师像个母亲关怀着我们每个学生,她会因为担心你的未来而寝食难安,会因为你实验不顺而思忖万千,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度过难关。
有人说,老师就像一棵大树,根基坚实,躯干魁梧。杨老师就像棵参天大树笼罩着我们,给我们依靠。又像千年古树,韵味十足。
她以己之高度升起我们的理想;
她以己之钻研教我们奠实人生;
她以己之热情激励我们前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苏日娜)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