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我和我的专业——命运搭弓,我来拔箭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我与护理有关的这八年,一晃而过,五味杂陈,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却不知先提哪一词。成长——护理带给我最大的感受,那就沿着成长的轨迹,一段段来回忆吧,我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情愫在成长的阶梯中从无到有、由浅入深。
阶段一:专业,是选择,也是命运
很庆幸,我赶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十几年寒窗苦读,一考定半生。然而护理专业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两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辗转学了护理,当时偷偷落了不少泪。从此带着失落进入大学,成了“护理专业”里的丑小鸭。最初提到专业,有人说我是“高护”、还有人说是“护士”,我一再解释是“护理学”,还仔细说明几个概念的区别。徒劳,到后来就懒得说了,任我如何解释,传统思维里护理就是“打针输液”的。
对于自身专业的无所谓和不重视并没有持续多久。医学基础课程逐渐深入,我着实为人体系统的神奇和精妙所吸引;第二年开始全面学习护理专业课,也乐在其中。慢慢发现,护理专业作为医学体系的一部分,既有与其他专业的关联,也有其独特性。“三分治,七分养”,我将“养”理解为护理,于是给护理专业贴上了极其重要的标签:医院缺不了护理,患者离不开护理!对专业的认同感第一次达到了高峰,感谢阴差阳错的命运,让我有幸入了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二阶段:动容、动情,我之本性
时光很快流转到临床实习的十个月,期间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护理,在这个专业里我能做什么。和患者接触的每一天里,琐碎的工作给了我答案。
接触过的众多患者中,一位石姓老人我至今难忘。石老因车祸住院,纠纷持续很久也无定论。起初家属还算关心,有人陪护,常来探望。随纠纷转入法律程序,来看石老的人渐少。家属为了逼迫责任方,不接他出院。有一天治疗时发现他情绪不对,听到我们敲门立刻转身,一声不吭,我们转到床对侧才看到石老眼里全是泪水。赶忙问出了什么事,石老只哽咽着说了四个字“我想回家”。在带教老师的劝慰下,他断断续续向我们诉说了他的无助,丧偶的悲痛,亲人的漠视,现在他更是成了足球,谁都使劲踢。纠纷最终得以解决,石老开心离去。之后我思考良久:我们能做到医治病痛,但还有很多伤,是无法靠手术或药物缓解的,真心的关爱和陪伴,同样是治病良药。
还有其他类似或不同的故事,有悲有喜,自己慢慢在故事里沉淀,感悟更多关于专业的内涵。这个阶段,我一边流汗一边流泪,经常动容、动情。对于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仍旧模糊却渐趋理性。护理,大概就像特鲁多医生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三阶段:一往情深,追本溯源
本科学到了理论知识,实习期获得了实践基础,但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始终令人遗憾,于是实习结束我收拾行囊继续求学。时光荏苒,又是三年。我拿到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还有更为理性、客观、全面的思维。毕业求职时,我削尖脑袋往医院钻,他人费解,为什么不像常人首选学校,毕竟临床护理工作相对苦累。
如同面试时所讲,我是有职业信仰的人,当初暂别临床十分不舍,终于如愿回归了。此时对我而言,护理专业博大精深、奇妙无比:知识和实践方面,时时发展,创新和创造无处不在,智慧的光芒因患者的需求而闪烁;人文方面,这里才是真实的护理,有挽回生命时的欣喜,也有失去时的无可奈何,有自己骂了几百遍却不准别人非议半句的医院,还有奔走整夜后抬头迎见第一道光的喜悦;科研方面,这片沃土,是我们取材的基础,更是我们致力推动和完善的乐园;当然,还有不局限于我狭小思维里其他方面,是等待我感知、发掘的美。
这八年,像与护理专业谈了一场波澜不惊的恋爱,想过放弃,有过不屑,也曾痴狂,终归于平淡。再回首,青涩的脸庞消失不见,成长、蜕变的过程中,专业的特质刻在我的言行中——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细致体贴,我是护理人。
谨以几言,概括我的专业梦想:
厚积薄发,勤恳不僈,用所剩年华回馈挚爱之事业;
德配天地,竭尽全力,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尚慎旃哉,恪守职责,不因个人疏忽为伤害患者之事。
道山学海,毕生追专业之浩瀚,逐知识之无穷。
(北大医院 郭红艳)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