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杨柳教授荣获“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称号
在热烈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之际,北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眼科杨柳教授被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称号。
9月7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京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全国师德楷模座谈会,共有10人被授予“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称号,100人被授予 “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广平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杨柳教授是唯一一名获得“全国师德楷模”荣誉的北京教师,也是卫生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医务工作者。2014年11月,杨柳教授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评选出的师德先进个人参加了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评选,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并代表北京市参加了2015年全国师德标兵、师德楷模评选活动,最终获此殊荣。
附:杨柳教授个人事迹
一位光明使者的无悔人生
——北大医院眼科杨柳教授的先进事迹
题记:
医德若水,滋身润心。杨柳大夫在北大医院工作近三十载,总是将心比心地做人,身先士卒地做事,兢兢业业地做学问,经过职业的历练和精神的修行,她成长为一位品高行正、意志坚韧、追求执着的医者。在病人眼里,她是光明使者,是杨柳春风。
在肃静、明亮的诊室里,在宽敞、静谧的病房内,患者们最想看到的就是她忙碌的身影和温和的笑容。她是最让患者们信任的那一类医生,沉静而麻利,和悦而干练,从她柔中带刚的性情里不仅传递出自信,而且能给他人注入希望。她端庄,稳重,嗓音和微笑一样温暖,目光和心灵一样明亮,她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的杨柳教授。
杨柳教授出生于1965年1月,中共党员,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8年,她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此后一直在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承担临床、教学、科研等多重工作。目前她担任眼科主任、北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工会主席。1996年,杨柳教授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位在职申请博士学位,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赴美国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做博士后,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做访问学者,主要工作领域是视网膜、青光眼和葡萄膜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优秀的医者,光明的使者
杨柳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医者,是光明的使者,她有着渊博、扎实的眼科专业知识,掌握高超娴熟的手术技术,主要专业领域是视神经视网膜、葡萄膜疾病。
由于眼睛的结构精细而脆弱,因而眼科手术也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手术,杨柳教授把“厚德尚道”的精神和对患者的爱,全都融进了精细、准确、高超的手术技巧之中,无论是白内障、青光眼,还是视网膜的各种手术,她都做得游刃有余。每年都会有数百例患者通过她的精心与巧手重见光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要接诊无数来自全国各地、慕名求医的患者,对各种疑难性眼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亲手操刀完成包括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等在内的多种复杂的手术。每次,当杨柳教授看到一位新的患者在自己的精心治疗和手术后重见光明,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欣慰与乐足。她常说:“患者充满信任的眼神是我最大的收获,一台漂亮的手术是我最大的满足。”
杨柳教授在国内外眼科学界享有盛誉,目前在许多学术团体兼职,她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分委会委员,北京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
“治未病重于治已病”,杨柳教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格外重视眼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她在国内积极推动眼病健康的科普和公益活动,除了向自己的病人进行健康指导,长期以来,她还带领北大医院的眼科团队每年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眼病知识宣教活动,并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多个省级电视台举办关于眼科疾病的科普讲座。她所在的科室每年还会不定期地为患者举办科普讲座,组织患者俱乐部,并且免费进行眼科检查。她曾多次组织科室参与卫生部组织的“健康快车”、“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等公益活动,义务为众多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
2014年,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加勒比地区时承诺的向该地区提供援助的指示,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向加勒比地区派出医疗队,同时也是首次派出短期白内障手术的医疗队。杨柳教授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授命带队,两赴加勒比地区,为巴哈马、多米尼克两国的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治疗,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高贵的举止和典雅的微笑在为巴哈马、多米尼克两国人民带去光明的同时,更带去了中国人民诚挚的友情,她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出色地完成了“光明的使者”、“友谊的使者”、“和平的使者”的角色和任务。
另外,杨柳教授还将中国眼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与国际接轨,她是“美国女性眼健康组织专家委员会”唯一的一位中国专家成员,每年参加由美国著名的眼科专家们组成的女性眼病健康论坛,并且代表中国介绍中国在眼病健康教育与防治方面的所取得的成绩。
在杨柳教授担任眼科主任的8年时间里,北大医院的眼科医疗队伍和技术影响有了突出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已经跻身眼科学术界的第一梯队。然而,这个成绩并不是杨柳教授的最终目标,从2008年开始,北大医院眼科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眼科建立了姊妹医院合作关系,每年互派专家和年轻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她带领北大医院眼科正朝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站在前沿的临床科学家
杨柳教授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绝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临床医生和手术匠。”她对自己和学生的定位是必须成为“Clinician-scientist”——临床科学家。
凭借自身在科研方面的敏锐洞察力,杨柳教授始终让自己站在眼科学科的前沿,不断追寻和探索眼科学中的未知领域。杨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视神经再生和视网膜疾病的神经损伤和保护,她与哈佛医学院的同事们一起合作研究的视神经再生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哺乳动物的视神经损伤后成功获得再生,并长至脑内的靶组织的研究,国外媒体包括英国BBC评论该研究是“人类首次使视神经再生,由眼球长到脑内靶组织”。同样,也是她在中国第一个提出视网膜疾病存在神经损害,需要进行神经保护的概念,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国内眼科学术界获得推崇。
杨柳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85计划二期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多项重大课题和多项重点课题的研究。
杨柳教授还参与编辑或编写了很多部著作,主编《现代眼科诊疗手册》、《葡萄膜炎图谱》、十二五眼科教材《眼科学》等书籍,参与八年制医学生《眼科学》教材、《葡萄膜病》、《眼的解剖与临床》等专著的编写。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特色项目、首都发展基金等的评委,担任多个学术杂志的编委,已在国内外重要科技杂志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具有影响的论文。
杨柳教授说,他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从落后到飞跃发展,他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梦想就是通过每个人自己的努力让祖国强大。创新是科研的灵魂,而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打破常规,则是创新的前提。因此科研工作者必须要甘于吃苦、踏实工作,每天都要有所新知,有所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医学科学本身的就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追寻先进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学问。一位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必须拥有的精神就应该是——锲而不舍地执着于科学事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杨柳教授,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正秉持着这样一种精神,在北大医院创造着崭新、美好的学术未来。
丹心育花的良师益友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领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着复杂的人体和疾病表现的高难度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治病,而更多的是治疗一个复杂的人体。医疗教学不仅仅是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更多的是在诊室里、病床旁和手术台上,不仅仅是讲授书本上教条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仅是治愈病患,更多的是要给患者真心的关爱。
杨柳教授在日常教学的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十分注重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得以充分融合,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尽管她的工作非常繁忙,她还是一直坚持每隔2周都与学生们一起进行小组讨论会,耐心讲解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她常对学生们说:“做学术和做人一样,都要注意平日的积累,所有的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只有把每一个脚印都踩好,未来的路才能走得精彩,人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杨柳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非常重视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她对每个学生的课题选择、研究过程都予以细致的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都逐字逐句地认真修改,为了培养研究生读书、演讲、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她与同仁医院著名的眼底专家魏文斌教授一起带领两家医院的学生举办读书报告会。至今为止,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之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杨柳教授甘为人梯,为她的学生们创造和提供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为他们在国内、国际的眼科学界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世界或全国的专业学术会议上汇报发言,还推荐学生到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所接受培训。自2011年起,她每年选送一名博士研究生到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她的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获益匪浅,多次获得优秀论文等奖励,并在研究生演讲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中获得冠军。
在重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她还强调医德医风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注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着身边的学生。她教导学生要尊重患者,善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创伤。她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关爱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每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她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开导并鼓励学生们走出阴影,看到希望。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开朗明丽的杨柳教授,她的生命也曾遭受到癌症威胁,但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险境,她总是非常阳光、乐观地对待生活。她常谆谆开导自己学生:“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在逆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无论如何,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
正是在杨柳教授的悉心培育和精心指导下,我们的年轻一辈医生成长起来了,杨柳教授也喜获桃李之硕果。由她教过的学生、进修医师现已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很多学生已经在当地和所在单位担任重要职务或成为学术骨干。在赴加勒比地区的巴哈马和多米尼克两国时,为当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留下了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和褒扬。
身兼数职的出色领导
杨柳教授身兼数职,但她将各项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兼顾并进,她凭借自己的才能与智慧,把握各个角色的相互转换,并且将每一个角色都发挥到极致,演绎得精彩纷呈。
自2006年起,杨柳教授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同时还兼任眼科主任的职务,成为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和医教研“三肩挑”的专家型干部。她的严谨、认真、执着、朴实和坚毅的性格,造就了她对每一个角色都非常投入,并力求完美。
作为医院党委副书记,杨柳教授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忠实执行者,同时也是党的方针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她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保持思想进步,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爱岗敬业讲奉献,开拓创新促发展的崇高情怀,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勤奋,拼搏奉献。
自2006年担任院党委副书记至今,她一直主管院工会、宣传、统战、团委、学生思想工作。2008年担任院工会主席,同年当选北大医学部工会副主席,之后还担任北京大学兼职工会副主席。她担任院工会主席7年来,医院工会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带领院工会团队多次获得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工会等各级荣誉及各类奖项,继2007年医院获得“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荣誉以来,今年医院获得全国教科文卫体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她自己也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会、北京大学工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评选的“模范工会主席”光荣称号。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杨柳同志的提议下,新一届教代会常设机构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对于我院工会教代会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仁医之梦”与“仁师之梦”
对杨柳教授而言,医学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从举着右拳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的信念就深深扎根于内心深处。三十年来,她的“仁医之梦”从未改变,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她说:“这是我医生的事业,更是我毕生的追求。”在这条漫长的从医路上,她走的很坚定,也很踏实。
她不仅是一位医者,更是一个师者。师者,医人之灵魂,传道授业解惑。师者得良才而造之,得贤才而育之,则翘首可望黎明之曙光。杨柳教授始终在追求自己的“仁师之梦”,她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理念传递给她的每一位学生,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就像一座灯塔为他们指名前进的方向。大爱千秋,师者无痕,在我们的每一个看不见脚印里,都有沉甸甸的责任,杨柳教授也将用她毕生的汗水和辛勤铸就一个个精彩的人生,她希望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与爱心培养出更多的将士贤才,让他们遍布大江南北,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执掌木铎育桃李,执鞭教坛绽芳华。
她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用三十个春秋的身心修塑,完成了从初出茅庐到医学大家的凤凰涅槃。一天一点进步,一步紧接一步,她坚持学习、潜心修炼,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僭越”成眼科科学家的华丽转身。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她一路走来,揣着对梦想的执着信念,抱着脚踏实地的肯干态度,有着高度自律的责任意识。
尾记
杨柳教授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她用自己的光和热为患者送去光明,为患者家庭送去幸福;她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医德师德的楷模,使她的学生们在医路成长的道路上笃学不倦;她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为自己谱写无私奉献的无悔人生。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无论获得多么多的赞美,杨柳教授依然这样的谦逊,依然这样的忙碌,依然这样地勤勉,继续为自己所热爱的眼科事业辛勤耕耘,为医院的建设发展勤奋地工作。
时光荏苒,逝水流年。杨柳教授已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这片热土上工作学习了近30个春秋,她热爱她的职业,疼爱她的学生,钟爱她的工作。她兢兢业业从医路,踏踏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育人才,潜心学术、精益求精、勇于攀登,不断探索和创新,矢志不渝地做光明事业的追梦人。
(医学部工会)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