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我与我的患者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 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要决心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尽一分社会成员的责任……名利都是身外物,只要尽一人的心力,能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自己工作的禆益,就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这句话给了我启迪,也给了我激励和鞭策。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做一名护士。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并且是男天使。当时不知道男护士是做什么的,只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医务工作者。

  进入临床工作后,我来到了床旁透析室。每天与我一起工作的除了同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床旁透析机,从小就喜欢捣鼓机械的我,一下子便更有干劲了。我给它们起了名字:小q、小宝、小蝎子…与我一起,在各个监护室奋斗着。在奋斗的路上,我与两名患者的故事让我对自己的工作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天值班,夜里加了一位病人,一个20岁的小伙子。急肾衰,重症酸中毒、高钾血症、需要紧急透析。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透析所用的置换液要随时的更换离子浓度。因此我要每时每刻的陪在他的身边。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凌晨6点钟,一直在死亡线挣扎的小伙子最终没能挺过来,不幸的离开了我们。此时此刻我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监护室的时候,还处在极度悲痛中的母亲挣扎着向我道谢。我不知所措了,我没能改变什么,为什么他为什么还要道谢呢?原来,我们对病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付出有时候都会被别人放大一千倍一万倍来感动,我的付出,你看得到。这就是护士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啊。

  还有一位张阿姨,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张阿姨是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透析患者。第一次见到张阿姨时她还有些胡言乱语,一直在高喊:钓鱼岛是中国的,你们不许批斗我…我默默的注视着她。当她发现了我,极度的暴躁:“你是谁?你不要抓我,我不怕你们…”吓的我后退了几步。但是当我上前去轻轻地抚摸着他手臂的时候,她安静了下来,眼睛不知所措的盯着我。“张阿姨,我是透析室的小隗,来给您透析的,我不是来抓您的。”在她的怀疑中,我完成了第一次透析工作。再次见到张阿姨是一个星期之后了,在老伴的陪伴下,明显安静了许多。“张阿姨我是透析室的小隗,来给您透析的,您那还记得我吗?”张阿姨不安的摇了摇头,于是我拉着她的手,试着和她聊聊天,聊国家大事。慢慢的她习惯了我的存在,情绪也稳定了很多。再后来她居然记住了我的名字,一天她的女儿来探视。“妈妈,今天是谁给你做的透析啊?”“我儿子,透析室小隗。”一下子张阿姨变成了我的张妈妈。虽然我不是正牌儿子,但是张阿姨很开心,家属也很欣慰。至此,我越发明白,自身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病人和家属所看到,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心。我的付出,你看得到。

  现在的工作就像是拍电影,患者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相识,他们让我懂得了工作的意义,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责任。他们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他们欢快的旋律。他们如同繁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她们生命价值的闪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时间的转轴不停息的转动着,我与患者的故事还在上演着,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北大医院 隗怡)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