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工部举办2016年春季研究生心理观察员培训

  ——夯实助人本领 加强心理危机预防

  【新闻背景】研究生群体面临学业、生活、情感、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医学部研究生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朋辈咨询的效用,自2007年起在研究生中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卫生工作体系,选聘和配置不同性别的心理观察员深入同学当中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每学期,研工部通过组织规律的心理观察员培训活动,助力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常识,提高识别危机的敏锐度及助人的本领。

  4月22日下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的研究生心理观察员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此次培训特邀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何瑾老师主讲,来自18家学院(部)的70余名研究生心理观察员参加了培训。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刘芳老师全程主持。

  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心理观察员们首先进行暖身活动,尝试“刮大风”、“相似圈”和“接龙”等游戏。游戏过程中,观察员们发现其实在陌生人中有许多人与自己有着相似或共同的经历,暖身活动促进了观察员们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熟悉。

  暖身活动后,同学们分成了九个小组,讨论了“心理观察员的角色”、“心理观察员面临的主要工作困难”和“你想通过此次培训工作收获的知识”三个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分享自己的观点“心理观察员角色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并汇报给老师”,“主要工作困难是如何更有效地走进受助同学的内心”,“希望通过培训掌握危机识别的技巧”。何老师对观察员的回答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强调心理观察员应把握自己助人的程度,在排查发现和了解同学的心理问题后,应及时与受助者交流沟通,帮助同学化解心结,并报告老师,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讨论结束后,何老师详细讲解了观察员的工作职能——识别、联接、沟通和探索。她指出,要从身体上的反应、情绪上的表现和行为上的表现三个方面去识别同学当中的异常;在心理观察员接近需要帮助的同学时,何老师强调要注意联接的场合、途径、态度和技巧,同时肯定了观察员提出的想法——“借助需要帮助同学的好朋友进行有效联接”。随后,通过现场模拟,心理观察员们亲身体验助人的实况和气氛,一位同学饰演有困扰的同学“小星”,何老师邀请几位观察员尝试与其进行不同角度联接,并由“小星”分享受助的感受。何老师对不同的联接效果进行了点评。

  针对沟通这个主题,何老师举例讲解了“促进式倾听”和“共情式倾听”两种方法。强调在进行“促进式倾听”时要注意提问,从而让对方说得更多、更深入;在做“共情式倾听”时要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同学的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受助者。最后,在探索阶段,何老师总结出观察员职责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及时将需要帮助的同学转介到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或辅导员,以协助受助者接受更深层次的帮助。

  此次培训形式多样、覆盖全面,互动游戏、小组讨论和专家讲解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何瑾老师的讲解专业生动、精彩有趣,兼具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心理观察员们讨论热烈、互动活跃、踊跃发言,纷纷表示精彩实用,获益良多。我们相信,此类参与性强的培训模式更能受到观察员的喜爱,并会对心理观察员提高工作技能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期待,研究生心理观察员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培训获得的知识,为提高全体医学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