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村院长荣获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RCPSC)荣誉院士
2016年6月12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住院医师教育大会(CCRE)”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一场“院士授予典礼”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刘玉村教授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RCPSC)荣誉院士称号,以表彰他对中加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合作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理事会每年仅向少数个人颁发荣誉院士称号,表彰其对社会持续的杰出贡献,以体现皇家学院的宗旨和理念。学院有一个长久以来的传统,即在加拿大总督及RCPSC主席上任时,为其授予荣誉院士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刘玉村教授是RCPSC成立86年来第一位荣获此项殊荣的亚洲人。
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主席Dr.Imrie在向刘玉村教授颁奖时介绍:“刘玉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医生、卓越的的教育家、思辨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医师培养的领袖,更是国家的典范。我相信,具有深厚底蕴、硕果累累的北大医院将继续传承优良传统,刘教授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团队的努力工作也将持续开拓创新。”
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RCPSC)成立于1929年,负责加拿大全境的住院医师培训标准制定、培训基地(项目)认证和医师继续教育等。负责全部68个专科和亚专科的住院医师项目认证和专科医师考核,通过该机构的专科医师资格考试是获得加拿大专科医师资格的必要条件。
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RCPSC)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CanMEDS”(医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型是国际上最早的关于住院医师培训“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系统而完整的住院医师培养框架。它所倡导的以医学专家为核心,包括交流者、合作者、管理者(2015年修订为领导者)、学者、健康倡导者和职业人在内的7种角色,全面的阐释了医师的胜任力,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和评估计划,目前加拿大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所有培养方案均基于此。我院和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成立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合作中心,开展“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意味着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达到了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规培的要求,可以在加拿大执业。
延伸阅读:人物简介
做人,将心比心;处事,身先士卒;行医,厚道仁德。
一位妙手仁心的从医者
15 岁时,刘玉村曾罹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过了42个日夜与生命的奋战,度过这次疾病考验的他立下了学医的志向。1983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而后顺利考取了临床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007”是他博士毕业证书的编号,他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外科学博士。
行医30多年,刘玉村完美的诠释了医者的“妙手仁心”,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在医院他就会去病房看看;即使做了院长后,他也坚持每周上手术。“医生”,是他希望别人给予的标签。
“作为外科大夫,我也不能保证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刘玉村曾讲过自己的一个例子,“我的一个病人,在做完手术后几个月去世了。患者去世百天之后,他的女儿特意从武汉赶来,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并再一次表示感谢。因为家属知道,我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挽救老人的生命。”“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刘玉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作为我国第一位临床外科学博士,30多年的临床积累形成了他雄厚的临床技术实力,常有肿瘤晚期的外地患者在辗转各地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来“投奔”这位外科专家,寻求最后一丝生的希望。刘玉村经常做胃肠癌症手术,胃癌患者在手术台上出血成百上千毫升并不罕见。他曾经的学生、北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汤坚强说:“刘老师一台手术的出血量一般不超过50毫升。只用两块止血纱布,成为他大多数手术的一个指标。出血少是因为患者的血管分布图就在他的心中。这一刀切到血管附近时,他绝不会一刀划过,而是精心地为患者处理直径只有2到3毫米血管。”
一位卓越医疗的管理者
从读书、当医生、搞科研、做教学、做管理,刘玉村在医学这个领域摸爬滚打40年,可谓是一个资深医学大家。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积淀老院的院长,多年来,他也见证着中国医学的发展变迁。
从2006年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以来,在刘玉村掌舵的十年间,北大医院的发展一路高歌。刘玉村认为,医院里无论医疗技术的进步、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教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医院文化作为基础,作为一院之长,不应只聚焦医疗上的问题,而应通盘考虑整个医院的管理,要找准方向,才能带领医院这艘大船驶向更广阔的空间。在此期间,刘玉村将医院“厚德尚道”的院训发扬光大,并提出要以成为医疗行业的“水准原点”为目标。现今的医学教育,过分的注重技术层面的教育和知识层面的教育,而人文教育就薄弱的很,包括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往往被忽视,因此很多学生成为一名医生以后纵然有很好的技术,而缺失了人文关怀。他认为,作为医生,我们医的不是病,医的是病人,我们既要重视病,更要重视看病的人,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不断强调 “厚道”文化的原因。
如今的“厚道”文化已经弥漫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人心凝聚了、环境和谐了,医院的发展自然就螺旋上升。十年来,北大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科研、教学都在蓬勃发展,各项医疗指标两倍发展,刘院长也被成为一名有“文化”的院长,他说“文化就是北大医院的生产力,也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源泉。”
一位医学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刘玉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临床医学博士,他的医学生涯正好跨过了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可以说他既是改革开放后医学教育发展的见证人,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记得刘玉村还是一个年轻医生的时候,就曾获得北京市第一届高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995年又获得卫生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9年,他开始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学副院长、2002年担任北大医学部教学副主任,2006年回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担任院长,在此期间,刘玉村一直在为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他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课程,率先提出将传统授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改良PBL”教学法,将教师改教为导,医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在学生走向医生岗位的时候,举办授予“白大衣仪式”,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些改革也都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其他院校得到应用。
刘玉村曾说:“医学教育是一个包含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完整教育过程。”因此,在2012年,他看到中国和加拿大在卫生领域的成功合作,经过中加双方的不断探讨和交流,促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合作中心,致力于开展“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双方的合作以及在北大医院的实践为在我国实施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进行了重要的探索,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反响。
2016年4月底,刘玉村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一职。北大医学部的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引领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临床医学于近年来跻身于世界一流学科。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刘玉村书记在新的岗位上,能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创建国际一流医学教育发展上做出更骄人的成绩。
(北大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