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2016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2016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围术期医学国际论坛:临床研究改善病人预后”于6月10~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围术期医学专家及同行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麻醉事业已跨过了临床安全这道门槛,正在朝着改善预后和远期疗效的目标迈进。本次学术会议关注临床研究,关注最新的围术期器官保护研究成果,着眼于改善患者预后,旨在提高麻醉和围术期医学从业人员对这方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努力为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会长李立环教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教授等专家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大会主席、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指出,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国内外器官保护研究交流,构建跨学科及多中心协作研究平台,提高围术期器官保护临床研究质量,从而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改善病人预后。作为麻醉医生,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小学问,解决好每一个小问题,就能改善病人的预后,改变医学的面貌。

  本次大会充分突出“临床研究改善病人预后”的主题。针对如何做好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专门邀请了知名统计学家、临床流行病学家以及临床研究管理专家赵一鸣、吴泰相、谢高强、姚晨、吉萍教授等做专题讲座。他们就研究的设计、注册、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常见问题各个环节,提供了方法学的指导。与会的麻醉专家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俞卫锋教授、ICU专家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Dr. Brummel、神经内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和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吕继成、陈旻教授等与大家分享了优质临床研究的经验以及论文撰写的心得,参会者收获颇丰,深为临床研究大师的风采所折服。

  这次大会设立4个分会场,分别就心胸手术肺保护策略、认知与谵妄、休克评估及复苏、肿瘤及重症麻醉、心脏及脑等器官损伤保护、小儿麻醉和新生儿复苏等专题展开学术讨论。专家的精彩主题发言涵盖临床、基础与转化,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会场高朋满座。场上互动不断,气氛热烈,深深感染了与会的全体嘉宾和同仁。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联合开设了“围术期超声应用培训”和“谵妄诊断培训”两个工作坊(Workshop),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超声诊断及谵妄评估的讲解和分组实践。学员踊跃参与,热烈提问,讲者耐心答疑解惑。作为围术期医学国际论坛的保留项目,受到大家的欢迎。

  本次大会还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鼓励会员单位投稿,为麻醉同行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而发现并扶植一批麻醉学科的新生力量。适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主译的《围术期会诊手册》出版上市,赠送给每一位参会代表,为的是让作为围术期医学核心成员的中国麻醉医师掌握更新、更全面的围术期医学知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正地扮演好“生命守护者”这一角色。

  为期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了。会议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现场的积极互动,都充分展示了围术期从业者在改善病人预后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氛围。我们相信,在王东信主任委员的领导下,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医学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北大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