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 守正笃行 追求卓越: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年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又是一年毕业季。离别或许有些伤感,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五彩斑斓的世界,需要面对与战胜的困难会更大更多。2016年,毕业生,扬帆起航。
北京大学应届1605名医学生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谱写人生新的篇章,今天母校为他们饯行,为他们集体“庆生”。
2016年7月2日7时30分,由医学部宣传部新闻办公室采编并与网络学院共同制作的毕业纪念片《医路前行》,拉开了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年毕业典礼的帷幕, 1605名应届毕业生衣着学位服,成为运动场上最亮丽的风景。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敖英芳、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医学部副主任李鹰、方伟岗、姜保国、宝海荣、王维民,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顾芸,医学部纪委书记孔凡红,基础医学院院长尹玉新、药学院院长周德敏、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公共教学部主任张大庆,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新民、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陈红、第三临床医学院院长乔杰、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周永胜、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邢沫、第六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郭延庆、首钢医院副院长张祥华、国际医院副院长杨雪松,第四临床医学院(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航天临床医学院院长杜继臣、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赵城、民航临床医学院院长李松林、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王绍礼、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党委副书记段玲、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教学医院副院长秦鼎、北京仁和医院教学医院副院长陈建刚、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副院长段惠娟,以及教师代表、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校友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北医1986届毕业生张抒扬教授等亲临典礼现场,向毕业生表示祝贺,并送上真诚祝福与叮咛。操场两侧的看台上,坐满了学生的亲友团。医学部副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段丽萍主持大会。
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介绍了今年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今年北医共有毕业生1605名,其中本专科生、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八年制毕业生514名,包括港澳台学生、留学生68名;研究生毕业1091名,包括港澳台学生、留学生8名,此外,还有97名在职人员申请获得了学位。
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共有259人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其中有81名同学同时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今年,共有586人(含往届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总数为966篇,其中SCI论文393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稳定在较高水平。
截止到6月底,201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高于82%,还有部分同学的就业手续尚在办理当中。
医学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35名同学自愿到云南、甘肃、四川、广西等西部省份工作。
昨日带着青涩稚嫩步入陌生的校园,今朝他们已经“成人”,国家、大学为他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带着感恩的心,他们将回报社会。
8年前,他从祖国大西南的边陲小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曲江镇,来到心仪的北医;如今,懵懂羞涩的彝族少年,成长为开朗自信的青年医生。毕业生代表、2008级临床八年制毕业生、来自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杨昆霖同学,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杨昆霖同学说,马上就要离开北医了,才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是如此的留恋,留恋吃腻了依旧还会再吃的炸鸡柳,留恋已经装上空调的新宿舍,留恋十块钱一个月的网费,留恋图书馆可以无限下载的海量文献,当然,留恋的还有那些依旧喊不出名字的漂亮师妹。感谢食堂的叔叔阿姨,感谢已经开始查证的保安大哥,感谢守卫我们的楼长,感谢所有为我们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
他说,回想一百多年来,一代代的北医人在这篇热土上深耕不息。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时候,北医人总会挺身而出,他们没有畏惧非典、没有畏惧自然灾害,他们冲在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线,正是北医的前辈们用自己的肩膀顶起了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脊梁!在此,我谨代表2016届全体毕业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来自公共卫生学院2013级硕士生任政同学,在“家·国”战略及“为家乡做贡献”的政策指引下,已通过江苏省“名校优生定岗特选计划”选调生招考,将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毕业研究生代表,任政在发言中说,在北医,我感受到了中国最高等学府的医学学术人才和学术状态是什么样子;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医疗团队与科研团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百年北医孕育出无数学子,“优秀”已成为北医人的重要标识。除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更有一种“厚道”的精神。从无数个体身上我们看到了北医人在知识技术之“道”上追求厚重,对待专业扎实稳重;在品德操守之“道”上追求厚重,勇担社会责任,不骄不躁,行胜于言。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向来都少不了北医人的身影。北医人秉承以社会为己任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她说,学校教育不是成长的全部,未来的社会锻炼更是收获成长的重要途径。就知识而言,学无止境;就做人而言,终其一生。毕业并不是终点,是一种更好地迎接新生活的积极状态。毕业后,同学们将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熠熠闪光。我们即将成为各类与医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工作者,亦或成为继续深造的青年学生。不论转变成何种角色,我们都一定会带着一种融入内心的气质离开校园。勇敢前行,重视细节,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义地待人,有滋有味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自己满意而又幸福快乐的北医人、社会人。
鸣海绚同学,来自日本,代表2010级48名本科毕业留学生发言,她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她这个机会。
她说,当初我们来到中国求学,首先面临的是汉语的巨大障碍,是无法表达自己想法时的焦虑。但在老师们及朋友的帮助下,我掌握了汉语,慢慢适应了学习的节奏。回想起在北医度过的那些时光,我们很开心。到了临床阶段,老师们每天一大早就到医院,很晚才离开,上班时间忙到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洗手间也去不了,从老师们的专业态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叫做对患者负责。
她说,我想表达太多的感谢!首先,我非常感谢北医的领导和老师们,北医是辛勤培育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北医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骄傲。
同时,非常感谢基础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航天中心医院、民航总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和首钢医院的老师们。虽然语言方面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但是你们的耐心和鼓励让我们走到了今天。你们满足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你们对医学充满激情。无论在教室、实验室、病房或者在手术室,每一次听你们讲课都会把我们吸引到这个美妙的世界:人体与医学完美结合的世界。你们给了我们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我们会继续建造我们的未来。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
她说,我们由衷地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你们很好地照顾我们,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希望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各方面永远保持良好的关系。
昨天还在教室里、在实验台前、在临床医院实习转科……今天他们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学校将对他们如何寄语?
刘忠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良师益友”获得者。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30余年,尤以脊柱疑难重症的手术治疗及相关创新性技术探索见长,并取得了杰出的成果。作为教师代表,他希望同学们坚持梦想,做好准备。
刘忠军在致辞中说,亲爱的同学们,昨天求学的你带着梦想走进校园埋头苦读,今天学成的你也会带着梦想走出校门踌躇满志。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你依然会有梦想吗?你会不会因为生活的无奈而随波逐流?你会不会因为事业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你会不会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放弃理想?按说每个人都有产生或丢掉梦想的权利,可我总觉得这种人人都可以有的权利,北医学子不应当有。因为你们是一群与中国医学事业生生相惜的人。你们没有了梦想,中国医学就没有了希望。在北医的百年历史长河里,如果没有几代人坚持筑梦,我们今天的学府就不会令世人瞩目!你们从进入北医就读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义务和使命。作为北医人有义务、有使命就要有担当!所以你们不可以没有梦想。你们没有梦想,北医医学殿堂的尊严就没有人捍卫,中国医学就没有了攀向世界高峰的追梦者。你们的梦连着北医梦和整个医学的梦,你们的梦更编织着中国梦!
第二点是做好准备。刘忠军用牛顿、伦琴及校友屠呦呦等科学家对事业的执着叮嘱毕业生。他说,医学,尤其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来源于对疾病诊治方法的长期探寻,因此更需要做好准备。我们现在强调创新,实际上创新很难一蹴而就,创新往往是长期科学研究积淀和积累的结晶。大家可能也听说过一点儿有关北医三院把3D打印技术应用到骨科手术的消息。其实,我们正是多年来在对骨科疑难疾病治疗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遇到”,或者更准确地说,“捉到”3D打印的。也正因为此,我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名言十分推崇。什么是“做好准备”?就是持续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对疾病治疗的深入探索及思考。时光荏苒,作为北医学子,你们应当从现在起就着手准备。如果准备好了,你们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北医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北大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国家的未来就有了希望!中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时代,你们无疑将是未来科技创新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为此,你们需要准备好健康的体魄和睿智的头脑。
刘忠军代表全体老师接受了毕业生代表敬献的鲜花。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培育成就了学生们的今天。
百余年来,北医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医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一批又一批优秀医生与医学科研工作者走出校门,服务社会。而不论身居何处,他们都始终心系母校并关注后辈的成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北医1986届毕业生张抒扬教授向母校和应届毕业生献上她的感言。
她说,时隔三十年,再一次回到母校参加毕业生典礼,不免有些对既往求学生涯、逝去青春岁月的感怀,但更多的是对医学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对在座各位同学寄予真诚的祝福。三十年前,当我被母校保送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深造时,我暗下决心,当我成为一名自己满意、能为母校增添光彩的专家时,我愿意回来向母校汇报并与同学们分享成长感悟。然而,当我荣幸地应母校之邀,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时,心里却满是忐忑。从医三十多年,有过太多救死扶伤的经历,也成功地救治过太多的患者,感到职业的自豪,但不敢说对自己满意了。相反,从医越久,越深刻体会到,现代医学并非无所不能,人类对生命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在一些疑难、危重患者面前,我们仍束手无策。我们需要更加刻苦努力,不懈地去提升解决患者疾苦的能力,深入科学的研究,去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今天,我回到了母校,更多的是想表达对母校的感激,表达无论身在何处,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或者获得怎样的荣誉,都从未忘怀自己是北医的学生。我始终牢记着北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厚道做人、厚道做事,也正是因为有北医校训的熏陶,让我对“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有更深刻的领悟,是北医校训与协和精神的相通,引领着自己对所钟爱的专业孜孜不倦,对所从事的职业心怀敬畏。
看着青春洋溢,英姿勃发的同学们,我真诚的祝福你们,扬帆医海,收获成功。同时,我还想说,在你们的征途上,不仅有悬壶济世的欣喜和探索未知的满足,还将承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压力;你们不仅要有“生命不息,探求不止”的毅力;还将面对“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面对这些,我想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只有对自己对职业始终如一的认同和坚持,“不言放弃,即为圆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弟学妹们,让我们从这里起航,北医的校训与培育,将托起每一个北医人的未来,让我们一起祝福梦想,祝福母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医学部全体教职员工、毕业生的师弟师妹向全体2016年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他说:同学们,一百多年来,北医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这百余年的荣耀与积淀,都将在同学们身上得到呈现,得到传承和光大。每一代北医人,都注定将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孕育希望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施,为同学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特别是面对国内复杂的医疗环境,可能会遇到许多未曾想到的困难,甚至会遭遇挫折和痛苦。希望同学们坚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心中的梦想,只有你心中的那颗启明星,才能永远陪伴着你,激励着你走向远方。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如何追逐自己的梦想?詹启敏建议同学们:
第一坚定人生理想,努力追求卓越;第二坚定梦想,守正笃行,勤奋实践;第三,客观对待医学规律,成长步子迈得更实更稳。
詹启敏说,过去的几年,同学们常常要手捧着厚重的教材,记忆纷繁琐碎的知识要点,应付一门又一门的考试;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写文章;日夜颠倒的急诊值班、日复一日的门诊查房。未来几年,这样的经历可能并不会减少。伴随着年资的增加,你们肩上的担子将会越来越重。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从医之路如此艰辛漫长?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大家?我想,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詹启敏用家乡生长的毛竹,谆谆嘱咐毕业生如何做人做事,成就人生。
他说,我来自祖国南方,我的家乡生长着一种“毛竹”,那里的农民朋友每天精心培养,花了4年时间,毛竹仅仅长了3厘米。一般人可能会想:“花了这么长时间种它,真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是从第五年开始,竹子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只用了六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成为高大挺拔碧绿葱葱的翠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变化?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在扎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底气与风骨。
詹启敏说: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医学人生需要储备!也许你做的事情,即使非常努力也依然没有看到成果,但不要退缩——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扎很深很结实的根。你们一定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坚信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将会有所成就。希望同学们记住,所有的成果都是努力地必然!只有当你坚持梦想,顺利通过种种考验,经受住风雨的砥砺,才能够登上似乎遥不可及的医学巅峰,看到最美的人生风景。作为老师,我希望你们拥有:充满理想目标清晰的一生、追求卓越创新进取的一生、厚道忠诚敢于担当的一生、身心健康幸福美满的一生!希望同学们记住,母校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母校会永远地关注你们,支持你们!
全场的掌声表达了师生对詹启敏主任致辞的最大认同。而接下来的“意想不到”带来了全场师生的叫好与欢呼,成为本届毕业典礼的亮点。本以为致辞完毕,詹启敏主任却陡然话锋一转,说:“亲爱的各位同学,按说我的毕业致辞已经结束,但是你们是我担任北大医学部主任后送走的第一批毕业生,与你们短暂相处,使我心中留下遗憾,为此,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想,送你们一件礼物,你们的启敏老师亲自写了一首歌,并亲自演唱,在团委、学生会的帮助下,制作成MTV和微信,作为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同窗之谊是没有血缘的亲情。”——
轻轻的离去的脚步,留下淡淡的气息
湿湿的是两行热泪,伴随心跳的声音
慢慢的独行的路程,心里久久的哭泣
带不走沉沉的青春,挥不去浓浓记忆
亲爱的同学,我同桌姐妹
此去多珍重,心中长相忆
亲爱的同学,我上铺兄弟
青春情至真,人生永温馨
……
全场笑声,欢呼声,掌声献给很有流行歌手音质和演唱风格的詹启敏主任,也掀起了毕业典礼的一个高潮。
百余年的北医,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北医人以人民大众的健康为己任,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今年,又有一批满怀理想的北医学子投身到祖国西部,奉献青春与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走上主席台,为即将赴西部工作的35名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韩启德鼓励他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新的人生路上,建功立业。
在前排就座的领导、嘉宾为81名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庄严美丽的校园阳光多明亮,辛勤慈霭的园丁,哺育我们成长,你给我们智慧、力量和理想,一代代新人后浪推前浪……”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高唱“北医之歌”中缓缓落幕。
詹启敏、刘玉村、方伟岗、姜保国、段丽萍、王维民一同为1600多名毕业生拨穗、授予学位证书。
而本届毕业典礼还有一个亮点,医学部首次与门户网站腾讯合作,现场直播(公众号),据悉,来自全国和海外7万余人通过腾讯直播观看了毕业典礼。
附
《同窗之谊是没有血缘的亲情》
作词:潇敏(詹启敏)
演唱:潇敏(詹启敏)
作曲:毛慧
MTV制作:医学部学生会、团委
轻轻的离去的脚步,留下淡淡的气息
湿湿的是两行热泪,伴随心跳的声音
慢慢的独行的路程,心里久久的哭泣
带不走沉沉的青春,挥不去浓浓记忆
亲爱的同学,我同桌姐妹
此去多珍重,心中长相忆
亲爱的同学,我上铺兄弟
青春情至真,人生永温馨
慢慢的独行的路程,心里久久的哭泣
带不走沉沉的青春,挥不去浓浓记忆
亲爱的同学,我同桌姐妹
此去多珍重,心中长相忆
亲爱的同学,我上铺兄弟
青春情至真,人生永温馨
你是我今生的牵挂,是我永远的思恋
同窗之谊是一生缘分,是没有血缘的亲情
亲爱的同学,我同桌姐妹
此去多珍重,心中长相忆
亲爱的同学,我上铺兄弟
青春情至真,人生永温馨
青春情至真,人生永温馨
(宣传部 傅冬红 韩娜 于洁 徐璐/文 徐健 浩然 傅冬红/摄)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