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获誉“中华眼科终身成就奖”
2016年9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5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黎晓新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设立的最高学术奖——“中华眼科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对中国眼科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该奖项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设立的最高荣誉奖,旨在奖励在眼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眼病防治、防盲治盲以及为我国眼科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并以此调动广大眼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我国眼科事业。
作为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黎晓新为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让上万患者获得光明,守护了广大患者的健康,被誉为“光明使者”。
30多年来,黎晓新一直坚持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是我国眼科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拓者之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复杂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第一例黄斑裂孔手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的手术治疗、眼部肿瘤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视觉电生理等领域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玻切女王”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黎晓新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海归派”,回到了当时仅有6张病床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归国30年间,她一直工作在眼科临床一线,不仅自己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眼科大家,还带活了一个科室,带强了一个团队,带领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从籍籍无名到蜚声国际。在这里,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她所钟爱的眼科事业上,也因此深深体会到了医者的荣耀感。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已经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教育部“视觉损伤与修复(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黎晓新创建了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模式,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早产儿用氧规范和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10年间,她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防治奔走呼吁,更上书卫生部门,促成了相关规定出台,推动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北京地区该病的发病率从1994年的20.3%下降到2000年的10.8%。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在我国儿童眼病防治的领军地位——2005年挂牌“儿童眼病中心”,并成为WHO在中国的儿童防盲基地,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建立的儿童防盲基地。
黎晓新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二等奖等,是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黎晓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15篇,其中SCI论文116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Ophthalmology、FASEB J、IOVS等刊物上;主编专著6本;主译RETINA。
延伸阅读:黎晓新教授简介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眼科主任;中华眼科学会荣誉主委,曾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原会长,亚太视网膜玻璃体学会原主席。2012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AOI)院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教育委员会主任。
黎晓新2006年获“北京市名师”称号,2007年被国际眼科理事会授予“最佳临床教师金苹果奖”,2008年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和面向全国女医师工作者的终身荣誉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2009获年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012年被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2014年获中国侨联贡献奖——创新人才奖,2015年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6年获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最高教师荣誉“桃李奖”。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