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博士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参加新一轮“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更新工作

  应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邀请,公共卫生学院特聘研究员黄薇博士以特邀临时顾问和工作组成员身份,参加了“全球空气质量准则(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 AQGs)”更新工作(2016-2019年),并于2016年9月27日至29日参加了WHO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

  WHO制定全球空气质量准则(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 AQGs)的目的,在于为降低全球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空气质量管理指导。该准则依据与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相关的全球科学证据制定,于1987年首次提出,并在1997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了更新。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限值的规定直接采用了WHO提出的阶段性标准值中最为宽松的I阶段目标值。2013年,WHO及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组织了大气污染致癌风险评估工作,将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定为人类一类致癌物。鉴于全球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和大量涌现的健康危害科学证据,2014年和2015年WHO大会都将环境污染纳入议题,并决定启动AQGs的更新工作。

  近期通过全球提名、邀请、和在线公示几个阶段,WHO最终确定了26名来自世界各国长期从事空气污染物健康危害及风险评估研究的专家,组成本次AQGs更新工作组。在未来四年中,工作组将对近二十年来的全球相关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AQGs(2005年版)进行更新。WHO的AQGs评估和更新工作拟于2019年完成,并有望于2020年发布更为严格和全面的全球保护健康空气质量准则值。

  黄薇博士课题组长期从事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和风险评估研究。黄薇于2003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流行病学和暴露评价科学。2003-2007年在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从事亚洲地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研究项目管理。2008年回国入职北京大学,系统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的健康危害和风险研究,同时受环保部委托开展我国环境大气基准建立的预研究,并发表一系列相关成果。2013年,黄薇博士曾应WHO/IARC邀请,作为唯一中国专家参加了全球“大气污染人类致癌风险”评估工作、以及IARC第109期相关专著撰写工作(已正式发表)。此次中国学者应邀参加全球空气质量准则更新工作,也将为国家“十三五”期间启动国家环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国际经验。

(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