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抗痴呆学会(ASAD)第十届国际会议暨ADC 2016年年会举行
——创新协作,共促认知健康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2016年10月20-23日,由亚洲抗痴呆学会(ASAD)、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联合主办,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浙江大学、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老年情绪与认知损害协同研究网络(GMCII)、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单位与部门联合承办的ASAD第十届国际会议暨ADC 2016年会在杭州市成功举办。北大六院于欣教授与浙江大学罗建红教授担任大会联合主席、浙江大学陈炜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北大六院王华丽教授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ASAD主席Akira Homma教授,ADC主席王鲁宁教授,杭州市卫计委主任、党委书记、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委滕建荣,浙江省卫计委疾病控制处处长严德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谢鑫友,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朱江以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张卫华等领导出席本次大会,来自国内外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届大会是痴呆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会议主题为“创新协作,促进认知健康”,旨在通过各国专家交流与探讨老年期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前沿学术进展,对老年认知障碍的相关科学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本届大会邀请到了世界痴呆委员会(WDC)副主席、盖茨基金会监管执行官Raj Long博士进行主旨演讲,将当前全球积极推进痴呆防治工作的政策导向和前沿工作传达给所有与会代表,并呼吁全球积极倡导,贯彻将痴呆纳入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并在推进疾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和全程照护等技术研发等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Long博士高瞻远瞩的演讲让与会者感到震撼,大家纷纷表示将努力致力于痴呆诊治与服务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作为近年来国际AD诊断标准的第一执笔者,法国Bruno Bubois教授作为大会的特邀报告嘉宾为大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最新进展,强调生物标记物在AD不同阶段诊断的重要价值。ASAD元老级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Serge Gauthier教授报告了AD治疗与新药研发领域的新进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家Philip Wong教授从Aβ、Tau以及TDP-43的不同角度报告了AD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成果。美国NIH老龄研究专家Madhav Thambisetty报告了AD发生的炎性机制以及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Nicola Lautenschlager教授详细报告了生活方式在AD预防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此外,来自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ASAD专家、ADC委员以及AD研究专家学者共组织了16场专题研讨会、2场自由交流报告会、4场青年论坛以及30余篇壁报交流。与会者对AD临床诊治、神经生物学、公共卫生与社会服务以及转化医学研究等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北大六院临床研究室王晓博士和吕晓珍博士分别作了“国际痴呆照护分级评估量表中文译本信效度研究”和“2002-2014 年CLHLS 研究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变化趋势”的学术报告。
借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大会之际,本届大会特设两个会前培训班。一个是“神经认知障碍临床试验技能”专题培训。在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下,Serge Gauthier教授和王华丽教授对老年情绪与认知损害协同研究网络单位的30余名学术骨干就AD临床试验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生物样本标准化采集、神经心理学标准化评估及被试招募与随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踊跃发言,积极与教授及其他学员互动交流,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为推动老年情绪与认知损害协同研究的不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另一个是“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展规划”。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与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亚太办公室联合支持下,来自新加坡的Francis Wong首先介绍了协会与委员会宗旨、发展战略及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组织发展框架培训,与会委员们进行了分组讨论、自我评估与分组汇报,随后大家进行了信息与经验分享。与会委员们齐聚一堂,对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展规划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交流,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为协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SAD是以关注亚洲地区痴呆问题为重点的唯一学术组织,ADC是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老年痴呆服务与研究的非盈利性组织,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在大陆的唯一的正式成员。在大会主办方与承办方的共同努力下,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本届大会圆满成功,对推进亚洲地区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开展更大规模协作研究奠定了更扎实的合作基础。愿大家携手前行,创新协作,共促认知健康!
(北大六院 吕晓珍 王华丽)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