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体会、感悟收获、砥砺前行:医学部召开2016年干部培训班总结交流会

  【新闻背景】医学部干部培训班是医学部党委多年来形成的干部培训品牌项目,旨在拓宽受训干部的管理视野和管理思路,搭建干部学习交流、深化合作的沟通平台,引导受训干部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团队建设。6月29日,2016年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并举办理论培训活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河教授受邀做《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辅导报告。6月30日至7月3日,全体24名学员赴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云南省弥渡县开展了医疗救助、科普宣教、讲座培训、调研参观等对口帮扶实践活动,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唱响北大医学四重奏。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新华网等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11月3日下午,逸夫楼114会议室暖意融融,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2016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欢聚一堂,通过座谈交流的形式共同回顾培训班开展的各项活动,分享学习实践的所学所感。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也来到了学员之间,聆听大家的发言,交流心得体会。

  距离七月初培训班赴弥渡县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已过去数月,学员们虽然因为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很难相聚,但是大家的联络与交流从未停止。培训班的微信群“北医弥渡行”更是成了学员们分享工作体会、探讨工作问题、彼此问候祝福的园地。这次再聚首,每个人都难掩心中的喜悦与兴奋。基础医学院杨恩策和公共教学部吴朝霞即兴演唱了弥渡当地的名曲《小河淌水》,熟悉的旋律唤起了大家对培训活动的美好记忆,也正式拉开了总结交流会的序幕。

  在主持人、培训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后勤党委书记王运生简单的开场后,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晓华通过精心制作的培训班总结幻灯片,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培训班从理论学习到扶贫实践共同走过的点点滴滴。学员们在一幅幅图片中再次重温这次培训带给大家的收获与感动,当看到实践过程中的花絮照片时,更是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培训虽已结束,但是学员们真诚相伴、友谊长存。

  培训班班长、医学部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戴谷音诚挚的感谢了培训班全体学员和央视两位记者的付出与努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是各自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虽然工作繁忙,全体学员以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完成了培训的全部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当地、服务百姓的每一件事,体现了北大医学人的品质与素养。戴谷音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与大家共勉。

  学员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为大家提供了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的机会,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促进的平台。医学部主任助理、设实处处长徐善东认为,最深刻的感受是学员们表现出来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体现了北医医学教育的深厚底蕴和北大医学“厚道”的精神,并且提出在管理工作中更应该认真学习、扎实做好每一件事,为教学科研、为师生员工服务。北大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王鹏远将这次培训活动总结为一次国情教育,只有走到贫困地区才能真正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医疗需求,才能真正体会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健康扶贫的重大意义。北医三院党委副书记、儿科副主任医师刘东明和药学院教授姜勇认为,这次培训和传统培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的实践活动,对于专业技术干部和一线的科研人员而言,社会实践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接地气,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医疗扶贫的重要意义,发挥自己的所长,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医疗送到最基层。后勤党委书记王运生、基础医学院党支部书记杨恩策研究员、公共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吴朝霞副教授表达了虽然自身专业不是医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看到身边老师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学员们还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指出了弥渡县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欠缺,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提供思路。口腔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蔡志刚教授结合自己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提出弥渡县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在今后的帮扶中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会有更实际的效果。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燕,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周方和医管处副处长、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卫燕则认为,弥渡医疗机构硬件好,理念的相对滞后是制约卫生发展的关键,应该重视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肿瘤防治工作。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王翠先通过走访弥渡县一中,建议今后从教育扶贫的角度进行帮扶。交流过程中,被学员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还是“学习”、“收获”、“友谊”、“相识”……大家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一路同行的友情、是互相学习的收获、是彼此关心的感动。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第六医院副院长董问天和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焦岩在发言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业务有水平、工作有热情、生活有情调,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此行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朋友,有益于今后工作的交流和互助。

  培训班中有两位深受大家欢迎的“特殊”学员——央视记者史迎春、周琨。他们在弥渡期间与大家同吃同住,用镜头全程记录下了培训班的每个精彩瞬间,并且在《新闻联播》频道进行了报道,向社会展示了北大医学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所做的贡献。史迎春在交流会上表示,作为媒体人,他们经常接触基层扶贫活动,在与北医医务人员的多次接触中,感受到了北医人的情怀,也愿意更多的与有情怀的人继续合作,做出更有温度的新闻。

  在交流过程中,刘玉村书记不仅仔细聆听大家发言,还对发言中的内容进行点评,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宣传效果和大家分享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思路与经验,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会场的气氛更加轻松和谐。刘玉村用“带着问号出发,带着省略号归来”总结了培训班此行的收获,大家出发时不断问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回来时带着答案,同时也留下了对今后工作的思考,这就是培训的成果所在。刘玉村认为,可以用几个词概括干部培训活动给大家带来的收获:第一,学习进步。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从不同层面收获了学习的成果,实现了个人的进步与成长;第二,广交朋友。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友谊,更能够擦出学科交叉的火花,取长补短,实现业务的互相融合与促进;第三,认识社会。刘玉村通过十年前带领北大医院医疗队前往山西长治地区武乡县开展扶贫工作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国家医改提出建议的例子,强调了认识社会、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意义;第四,审视自己。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走出教室、走出诊室、走出实验室,深入基层、积累阅历、丰富人生,从而不断实现自我的反思与审视,思考自己做人的品行,是否在患者心中、师生心中、同事心中、亲人心中是个有好口碑的人。通过审视自己,充分认识我们的职业精髓,认识教师、医师职业的高尚与光荣,从而保持内心的强大和职业的荣誉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传递职业的正能量。重新审视自己,还要深刻理解北大医学,在看到我们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实现理念上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谋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学员们能够在建设北大医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玉村书记的发言让大家在欢笑中升华了思想,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一次培训,终身学习;一次培训行,一生友谊情。总结交流会虽已接近尾声,但是对于培训班的每个学员,即将面对的不是“句号”,而是一串“省略号”,留给大家的将是情谊的继续、人生的思考与在建设北大医学道路上的责任和担当!

  (宣传部 焦岩/文 组织部 张永明/摄)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