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民团队牵头的药物基因组学与国人精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项目启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团队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与国人精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项目近日启动。项目联合了在药物代谢、转运、作用靶点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徐为人教授团队,以及在大数据结合临床研究方面完成多项创新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汤海京团队。项目组成员还包括精准医学诊断公司-长沙三济和临床肿瘤病人随访数据平台公司-思派网络科技。项目将由跨学科团队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按照全链条的研究模式,力争实现从基础研究、大数据分析到临床试验、诊断开发和药物研发等环节的融合创新。
崔一民教授介绍,美国、欧盟和日本药物管理机构已推荐200余种药物在临床使用中进行个体化检测。国际上目前也有针对传统药物精准使用的研究机构,从数据库建设、临床研究网络、精准用药方案编制等环节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系列药物的精准用药指南。然而,基因在各种族间存在差异,国际权威指南因为缺少中国人的基因分布分析和相关临床试验数据,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国内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迅猛,研究主要围绕国际指南推荐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方法开发、实验室建设、临床病例收集等方面。各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难以比较及整合,这种“碎片化”现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急需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从临床研究到大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跨学科合作,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并逐步建立针对中国人药物基因检测目录和精准用药方案。
据悉,该项目聚焦“重大疾病的传统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精准用药研究”方向,着重在我国临床用量大、医疗资源消耗多、有国际机构推荐进行基因检测药物主要分布的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等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药物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指南制定体系建设、传统药物国人精准用药方案建设、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研究和精准用药配套产品的研发6个部分。项目从传统药物相关的基础研究、标志物的适用性研究、数据库建设、临床指南和目录建设、配套检测试剂盒开发及药物改良,打通传统药物精准化用药的瓶颈,实现快速推广应用及共享。
项目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中国人的精准用药问题,预期通过系统研究和长期、高质量的临床资源和数据积累,理清基因变异与相关药效疗效与副反应的关系,为我国的新药原创提供良好基础,为我国研究制定自主治疗方案提供支撑,为我国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的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促进现有药物的个性化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让药物疗效更加确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治疗周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医疗资源的分配提供依据。
(北大医院向倩 医学部傅冬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