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国课题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项目组研究成果“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姜保国项目组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课题支持下,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伤规范化救治体系、建立创伤规范化救治流程、形成创伤专业救治规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使我国创伤救治水平与国际接轨。

  据项目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姜保国教授介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达70-80万人。严重创伤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我国创伤救治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落后于临床其他专业学科,形成并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势在必行。

  国内率先开展全国范围的创伤数据采集及流程监测

  项目组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款“创伤数据库”系统软件,完成了670余万例创伤患者数据采集,形成目前我国最大数据量的城市院前急救和创伤院内救治数据库,填补了我国严重创伤大样本数据库的空白。

  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首次详细地描述了我国严重创伤死亡率持续高居不下的整体现状,并系统地总结出我国严重创伤救治的整体影响因素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开创发展中国家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

  在国际上开创性提出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核心理念,并率先提出在综合医院建立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自主研发了院前院内信息预警联动系统,使救治体系各阶段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整体救治时间缩短53.43%,为创伤患者争取了生命救治的时间。

  其成果在全国15个城市、124个医疗单位进行了推广,推广地区覆盖面积总计约45.56 万平方公里,辐射人口约7231 万人。累计规范化诊疗创伤患者75291余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1516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平均死亡率从项目开展前的33.82%下降至20.49%,同比多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2000 余人,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系统开展严重创伤院内专科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工作

  基于大量的创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基础上,研发了严重创伤生命救治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了严重创伤急诊评估的优化策略;建立了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早期预警与防治的技术体系;建立并推广了颅脑创伤、胸部创伤、关节周围骨折等创伤专科救治规范。

  本研究共发表论文443 篇,包括国际权威杂志《The Lancet》等SCI 杂志论文56 篇;论文累计被引4933次,其中他引4622 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 项、其他知识产权18 项;制定并公开发表了《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等15 项救治规范、专家共识;主编《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等专著7部;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

  (人民医院宣传处 汪铁铮 )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