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校友余泽民获“匈牙利文化贡献奖”

  4月20日下午2时,第24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千禧公园内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匈牙利政府向著名旅行作家、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校友余泽民先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艺术心理学研究生,1991年赴匈牙利)颁发了“匈牙利文化贡献奖”(PRO CULTURA HUNGARICA),以表彰他多年来为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在匈中两国文化交流方面所扮演的“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匈牙利副国务秘书兼鲍洛希学院院长郝梅尔斯坦因·尤迪特女士和匈牙利出版协会主席兼科舒特出版社社长库契什·安德拉什先生一起为余泽民颁奖。

  

  颁奖仪式上,主持人介绍了余泽民坎坷而多彩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与匈牙利文学结下的传奇性般缘分,十五年来他翻译了凯尔泰斯·伊姆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斯特哈兹·彼得(匈牙利的乔伊斯)、纳道什·彼得(卡夫卡奖获得者)、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布克奖得主)、马洛伊·山多尔(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的大师)、道洛什·久尔吉(《1985》作者)、苏契·盖佐(匈牙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宁静海》作者)、德拉古曼·久尔吉(中东欧文坛具有代表性的“70后”,匈牙利青年小说家)、马利亚什·贝拉(匈牙利当代知名小说家、画家和音乐人,《垃圾日》作者)、缪勒·彼得(匈牙利著名作家)等多位匈牙利名家的二十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港台地区都影响很大,他翻译的繁体版《平行故事》第一部《喑哑地带》在台湾获得了“开卷好书奖(翻译类)”。

  余泽民在发表获奖感言中说:“翻译家是孤狼,很少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事实上,很少能获得应有的关注。不管怎么说,我心安理得地接受此奖,因为我确实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奉献给了文学翻译,并在匈牙利文学中找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王国。我在匈牙利生活了二十六年,可以这么说,匈牙利是我的第二故乡,匈牙利文学于我,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我在那里不仅有安全感,而且感到自己是个有用之人。”

  “感谢匈牙利文学和伟大的匈牙利作家们,是他们给了我这个机会,不仅让我当了翻译家,还让我成了作家。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只要我还有能力工作。我为自己能够在中国成为这个美丽小国的伟大文学的代言人而感到自豪”。

  余泽民说,眼下正在翻译的作品就有三部,纳道什·彼得的《平行故事》第三部《自由呼吸》、萨布·玛格达的《鹿》和马利亚什·贝拉的《一个死人的日子》。国际布克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代表作《撒旦探戈》和艾斯特哈兹·彼得的诺奖提名作品《和谐的天堂》已经译好,正在编辑中,希望不久能与读者见面。

  据悉,在译介匈牙利文学的同时,余泽民也致力于中国文学在匈牙利的传播,曾帮助多位匈牙利汉学家将《道德经》、《易经》和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的作品译介到匈牙利,不久前还忙里抽闲,校订了《我,雪豹——吉狄马加诗歌选集》和《山东汉画像石汇编》的匈文译稿。

  “匈牙利文化贡献奖”设立于1985年,专门颁发给那些为匈牙利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推动匈牙利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外国人,现由匈牙利人力资源部部长签字颁发。

  匈牙利国务秘书伊加尔托·伊什特万和波兰文化部副部长帕维尔·列凡多夫斯基发表致辞,许多匈牙利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出版家和中东欧国家政府文化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和颁奖仪式。开幕式后,本届图书节嘉宾、诺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汗·帕穆克现身会场,接受了图书节授予他的“布达佩斯大奖”。

  (医学部  傅冬红/文  余泽民/供图)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