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揭晓:刘忠军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霍勇、刘靖获提名奖
2017年5月6日,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被评为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大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北大六院党委副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靖获提名奖。
2016年5月至12月,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都卫生计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在首都卫生机构中,广泛开展了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推选宣传活动。经过各单位层层推荐、全行业评选、网上投票、媒体公示,评委会审议通过了刘忠军等10人为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获得者——刘忠军 脊柱外科的“中国贡献”
颁奖词:“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临床医生,如今他超越梦想,成为了最好的骨科医生之一。他勤思考,善探索,才有了骨科与3D打印技术必然的相遇,为脊柱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勇于追梦,契而不舍。”
刘忠军,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是世界首位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的医学专家。他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2009年,刘忠军将3D 打印技术引入骨科临床领域,先后主刀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置换术治疗颈椎肿瘤、世界首例5 节段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及19 厘米大跨度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等。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主任,今年是刘忠军从医的第35年。35年的踏实和勤奋,不仅使他成为了脊柱肿瘤治疗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还是我国骨科3D打印植入物临床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开拓者。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成就了多项“世界第一”,其中全球首发的金属3D打印人工椎体,更是让国外同行,频频赞奇。
目前,刘忠军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骨科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牵头人。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霍勇 引领“心血交融”事业向前
霍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多年前,治好患者的“心病”难度大、风险高、效果差。然而,冠脉介入治疗的引用、规范和推广改变了这一现实,而国人“心”事的解决却不得不提起霍勇。
自90年代初,霍勇教授就开始引进冠脉支架技术,此后,他开始带领团队在全国推广。在霍勇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全国有400余家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29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培训班和研讨会,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已大面积普及,诊疗水平大幅提升。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已呈“星火燎原”之势,离不开霍勇教授孜孜奉献。
2015年,霍勇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的结果,首次提出补充叶酸可以预防脑卒中。从心到脑,从治到防,霍勇一直都在引领、推动着他挚爱的“心血交融”事业向前发展,这是他的职业责任,也是他的仁医担当。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刘靖 慧心坚守,撑起孩子微笑的天空
刘靖,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她是全国儿童精神卫生领域中数百名医师之一,她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岗位已经默默奉献了29年。面对各种精神障碍患儿,她感到强烈的责任感。她总是为远道而来的患儿加号,工作到深夜;她总是详细地进行各种查房,使众多诊疗疑难的患儿得以康复;她一直仔细倾听着患儿父母焦灼的讲述,追寻着孩子们躲避的眼神,体会着孩子们内心的痛楚,运用她高超的医术,温柔地走进患儿脆弱的心灵,为他们撑起一片微笑的天空。
她努力探索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规律、诊断治疗和病因机制,并用她对患儿的感同身受影响着年轻的医师和学生。她向全国传播着儿童精神卫生知识,并主编多本儿童少年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促进我国精神障碍儿童的诊断与治疗。她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我国及亚洲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的发展。
背景链接: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宣传了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业内外高度认可的医务人员。在前五届的评选中,北京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共有8名医生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他们是:马庆军、张树基、陈敏华、陶其敏、田得祥、万远廉、朱学骏、黎晓新。
(宣传部)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