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医改 国内最大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正快速发展

  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以及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实施细则的不断出台,为深入探索我国社会办医在新形势、新阶段、新环境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2017年4月21日-24日,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主办的“2017中国社会办医峰会暨第二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年会”在杭州举行。

  本次年会中,作为国内最大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院长、杨雪松副院长、李立荣副院长分别就医院运行机制、平台化建设和后勤管理体系为方向,将建院理念、运行机制、建设模式以大量详实数据为支撑和与会嘉宾分享。

陈仲强院长发言

  作为论坛主持人,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价值定位与理念趋同主题论坛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会长、陈仲强院长同时进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展运行机制》主题发言,他指出,作为一家大型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采取全新的机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与北京大学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紧密依托北大医学部的优势学科资源,通过人才引入,一大批各个学科领域高水平的医学专家已经进驻医院。医院核准床位1800张,拥有临床科室53个,医技科室12个,累计65个专业。医院以“博爱 尊重 精勤 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创新医院品牌建设与“大市场”工作机制,在以基本医疗为服务主体的同时,面向全国满足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医疗需求。同时,医院加快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全面助力医疗发展;搭建多点执业平台,促进医疗资源健康流动。“前途光明,道路坎坷。社会资本办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为引领社会资本办医作出应有的贡献。”陈仲强院长说。

杨雪松副院长发言

  “打开思路,突破机制,开放平台,创新管理是我院平台建设的基本理念。”在医疗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及成长性主题论坛上,杨雪松副院长进行《大型综合医院平台化建设与新兴领域融合拓展》主题发言,她表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致力于发展成为创新整合平台,在学科建设上,采取自建、共建、医生团队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肿瘤诊疗中心、神经疾病中心、骨与关节疾病中心三个疑难病例综合诊疗中心;采用药品供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科学布局诊区和病房。

李立荣副院长发言

  在医院后勤智慧运维管理高峰论坛上,李立荣副院长进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后勤管理体系搭建与管理模式》主题发言,他提出,医院目前采用信息化支撑的“大后勤”管理模式,统筹空间与设施管理、大物流管理、后勤运营、运营指标监控与分析等工作,以科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率。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依靠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研平台的有力支撑,集合优势医疗资源,以"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为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医改,继续以优质医疗服务百姓。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