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微课堂第九讲邀请杨立华教授开讲“哲学与时代问题的解决”

  ——把人生打造成作品

  2017年5月11日晚,北医微课堂第九讲“哲学与时代问题的解决:以北宋道学为核心”在逸夫楼114会议室温馨开讲。此次微课堂,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老师从北宋道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从孔孟、魏晋、隋唐直至当今时代的哲学发展,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哲学时代意义和人生意义的体悟。

  “哲学到底能干什么?”主持人辛闻同学的一声疑问,拉开了此次哲学之旅的序幕。而在思考哲学对于时代的价值之前,杨立华教授首先顺着时代发展的进度,以孔孟、魏晋玄学、隋唐以及北宋道学时间跨度为线索,从价值观的变迁出发,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在解析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杨立华教授不断引入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投射、对照和反思,历史上出现的价值危机和道德困境,依然不断重复发生在当今国人的身上。而自孔孟至“北宋五子”的不断努力与思考,都是在为社会构造可以解决价值危机的哲学体系。哲学之所以发展的原因在于时代问题的不断升华;哲学对世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成为每个时代最庄严的守护。

  接下来,杨教授以张载的论述为核心,从对破除佛家、道家哲学观点的回答出发,讲述了北宋道学对于哲学的理解。随后,进一步为我们解释了中国文明的特点以及自己所理解的人生意义所在。

  讲课过程中,杨立华老师随手利用身边物品举例,不论是课堂饮水用的陶瓷杯,还是纯净水瓶盖,都能够成为杨老师的教学道具,帮助同学们认知和体悟。他不时询问“你们应该听懂了吧”,用大家最熟悉的物理知识解释深奥的哲学话语,带动大家思考。而杨老师在讲解中贯穿的当今社会问题或集体现象,也不断引发大家的停驻和思考,每每皱眉凝视或会心一笑。

  最后,杨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之前向他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认为人生的意义所在,并留下“作品”一词供同学们揣摩反思。“我最近常常讲到一个词,作品。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是,来到这个世界你留下了什么作品,你会留下什么作品。你怎么把自己的结构,加在周围的人和物身上。天地生生不已,所以人要自强不息。在没有生命力的地方灌注生命力,在没有激情的地方焕发激情,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两个多小时的分享让大家意犹未尽,频频的点头会意与不时的会心一笑,让整场微课堂传递了来自哲学的高度与人生的体悟。

  合影留念结束后,杨老师为参与的同学们以及微课堂留下寄语“美成在久”四个字。希望同学们能像这句寄语所言,经过日月流光的打磨,把此世活的尽量饱满,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

  北医微课堂自2015年创办至今,已经举办了九讲,作为学工部打造的一项素质教育讲座的创新形式,将不断致力于服务本科医学生通识教育的需要。

  (医学部教育处 学工部)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