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心与心的碰撞——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的人文素养之旅

  【写在前面的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韩启德教授于2017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作《医学是什么》主题演讲时提到:“医生不光是看病,还要看人的心。如果一个医生不会沟通,也不注意去沟通的话,那么他知道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了,所以医生首先要会和病人沟通。医学的初心是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医学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唯有高尚的人才能从事。”因此,学校和医院的各级管理部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育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品格是多么地重要。

  之一: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参观座谈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2月首次发布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根据此标准建立了国内首家位于三级医院内的安宁疗护中心。为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加深研究生对生命末期的临终疗护和关怀的认识,让研究生对于医患沟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联合医学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医学部研究生开启了特别的人文素养之旅,第一站为2017年6月7日到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举办参观学习活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等院领导、医学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老师、医学研究生代表、首钢医院职工代表共同参与其中。

  本次活动分座谈和参观两部分。座谈伊始,顾晋院长从医保对于疾病前期筛查和疾病后期保障不足引入,着重介绍了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性及安宁疗护中心的建设情况。安宁疗护是保障生命末期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举措,现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作为首家在三级医院内建立的宁养病区,将对安宁疗护的推广起到引领作用。

  医学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质讲话指出,此次活动意在让大家对生命末期的临终关怀知识有所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安宁疗护理念,及其对患者“身、心、社、灵”的全面关怀,从而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加以应用。

  在座谈会上,顾晋院长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书《无影灯下的故事》的写作背景。此书起于他于平常所接触到的患者,由他们而引发的对于生命、对于医学的体会与思考。《无影灯下的故事》是顾晋院长一本自述式的日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健康与疾病,感受到的温情与凄凉,“优生”与“优死”同样重要。随后,顾晋老师亲笔签名并将书籍送给医学部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首钢医院王海英副院长向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她提到,安宁疗护中心配备专业的设施,由专业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中医师、康复按摩师、心理医师、义工等)向患者提供服务,“六全”(全人、全家、全队、全过程、全社区、全心)服务贯穿安宁疗护始终。在观看完安宁疗护的宣传片《呵护生命的余晖》后,在座师生对安宁疗护加深了理解,纷纷提出自身的疑问,王海英副院长为大家进行了解答。

  座谈会后,医学部师生实地参观了安宁疗护中心。进入安宁疗护中心首先能看到护士站后的心形落叶树背景画,其寓意死亡是人生必经阶段。接着能看到病房整体色调为淡蓝绿色,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感觉,病房还配备了阳光走廊、SPA间、谈心室、静修室、愿望树。这些设计无一不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师生皆被触动。参观过后,研究生代表分三组深入安宁病房内与患者交流,作为志愿者为患者服务所长。他们所念的诗、所唱的歌温暖了患者的心,有的患者甚至在表演结束后留下激动的泪水。虽是一面之缘,却给双方架起了桥梁,大家在这一刻心灵是相通的。作为医学生,以后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除了锻炼自己的医疗技能,对于人文的思考必不可少。不仅要治病更要医人,学会了安宁疗护所强调的共情能力,将对以后职业生涯中的医患沟通有诸多益处。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加强了研究生对于安宁疗护的理解,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对于生命的思考。同学们认识到医学中的人文关怀应贯穿于医疗实践的每个环节,每个医学生都应以身作则,积极思考。

  之二:“爱·责任·成长”系列讲座——《世界那么大,为什么病人找我看病?》

  从一名医学生到一名临床医生,需要经历太多的成长与磨练,这其中不仅包括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医学人文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让医学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2017年6月14日晚,由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和医学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之旅第二站,邀请到首钢医院顾晋院长回到校园为同学们开展医学人文讲座《世界那么大,为什么病人找我看病?》,本次讲座也成为了医学部“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105周年校庆研究生专场活动之一。医学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质、医学部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明、研工部副部长刘芳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委员老师们出席了本次讲座活动,医学研究生约四十余人参与其中,讲座还吸引医学部的部分研究生导师以及校外进修人员前来聆听。

  顾老师开场以自己30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他父母的从医经历分析了当下医疗纠纷司空见惯的原因,建议临床大夫要给病人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病人就是生病的人,他们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还需要心灵上的安慰。同学们要理解医学与科学的差异:医学是温暖的科学,医学是有温度的,因为医学要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生病的人。他倡导大家对全国的伤医事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并认为其中一定存在规律性:哪些人、哪些病以及哪些手术及治疗手段会造成伤医事件,找出其中的规律,采取防御措施或者更换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亦为医生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医疗环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顾老师引用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的局限性。然而,世界那么大,为什么病人找我看病呢?顾老师以众多感人的临床事例及他自己的思考娓娓道来。首先是因为技术好,有科学精神;其次最重要的是有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人文素质,这是获得病人信任必不可少的素养;最后一点是因为尊重同行。此外,顾老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这个问题,从精湛的技艺、良好的沟通、必备的情商、开阔的视野和优秀的团队五个方面做了深入的讲解,他呼吁青年人要有好学精神、有信心、有合作精神、有梦想。最后,顾老师借助对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介绍,再一次为大家诠释了医学人文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关注和支持。

  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同学和老师们都积极踊跃,不放弃任何与顾老师交流的机会。对于“如何评价当前的医疗模式”、“安宁疗护能否在未来发展成为独立学科”等问题,顾老师给予了耐心的一一作答,并亲自签书赠与前来听会的医学部广大师生。

  通过讲座,参与的老师和研究生们都受益匪浅。相信研究生同学们会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地提醒自我,尊重生命的进程,努力培养人文情怀,促进自身医学道德素养的提升。

  【顾晋简介】

  顾晋,1959年出生,现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结直肠外科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2013-2014年挂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监察部特约检察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卫生部《中国结直肠癌疹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美国外科学院士、亚洲外科学会会员、国际结直肠外科学会会员、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等。担任《中华外科》、《中国实用外科》、英国LANCET杂志中文版、《中国医药科学》等多本杂志编委。

  (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