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成立仪式暨政策与学术报告会举行
6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成立仪式暨政策与学术报告会在北医三院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署理院长、流行病学部主任唐金陵,北医三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金昌晓,药剂科主任翟所迪,以及药物评价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医三院临床药师、学生等近百人参加。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是经北京大学医学部批准,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为依托,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以及第一医院、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和政策与学术报告会国际医院药剂科等单位共同组建的药物评价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任该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唐金陵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金昌晓代表中心依托方致辞,向中心的各组成单位及研究人员表示祝贺,向支持中心工作的各级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感谢。金昌晓谈到,随着全国药品“零差价”时代的来临和付费制度改革,发挥临床药学、药剂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是医院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药物评价研究对医院的合理用药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临床路径、临床指南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支持,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供循证决策依据。金昌晓强调,在各组成单位既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北医三院将全力支持中心开展工作。希望中心各组成单位精诚合作,协同发展,在循证药物评价领域做出临床需要、政府认可、个人发展、行业进步的优异成绩。
翟所迪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建设情况与研究进展。结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中心将充分整合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领域的学术资源,以临床为依托,开展药物评价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交流合作,助力北大医学发展、服务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促进合理用药以及政府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决策,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2030”建设。随后,翟所迪详细介绍了药物评价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即药品系统性评价、药品卫生技术评估、循证制定药物治疗指南、药师主导的临床药物评价研究、药物评价与医疗机构药品控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随后,柯杨副校长作重要讲话。柯杨首先代表北京大学祝贺北大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成立,并强调,“中心成立意义重大”,“这是特别经典的交叉学科的组合”。北大医学部整合多学科力量,合作互补,符合当今大学发展方向。强大的药学院、临床使用药机构并不能涵盖药学的全部,需要通过实践推进学科发展的研究,需要汇集各方面人才。15年前,北大医学部循证医学中心成立,时至今日,北医循证医学在药学系统中开花结果,始终秉持着“方向要对,持续坚持,共同合作”的原则。中心各组成单位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取得的成绩和发展令人鼓舞。内部交叉学科合作是第一步,希望大家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朝着共同的目标认真探索,对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讲话结束后,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揭牌,学术委员会委员接受聘书。
随后的政策与学术报告会由翟所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冯婉玉教授主持。
唐金陵教授带来“漫谈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的学术报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体会,唐金陵首先抛出了“什么是循证医学”的问题,引发全场思考。唐金陵指出了研究与实践的悖论,即“可证明的效果越小,需要的研究方法就越严谨,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大。但是,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对医学实践的影响最大”,并剖析了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陷阱、过于强调大型RCT的不良效应、评估疗效与临床结局的选择。对精准医学、现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循证医学的批评等提出了若干思考。
张锋副司长作政策主题报告。我国临床资源丰富,随着药学近年来的发展,临床医师、药师具备创新发展能力,可能孕育创新。在此背景下,张锋提出了目前药物评价方面遇到的问题,一是基础问题,即评价的内涵是什么?评价方法是什么?二是操作层面问题,即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建。三是相关组织工作,即由谁来评价,国家层面需要进行整体部署。目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跨学科医学人才交叉融合是药物评价急需进行的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的成立是起点,期待北医人为全国药物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北医三院 孙静)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