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云涛教授团队发表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高通量测序研究成果

  近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云涛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北京贝瑞和康测序公司合作,通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了8085例连续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易感基因二代测序研究。相关研究论文“Germline Mutations i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a Large Series of Unselect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已于7月19日在国际知名的临床肿瘤学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 9.6) 在线发表。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的孙洁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孟桦是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解云涛教授是通讯作者。

  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健康女性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且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在临床表型及靶向药物的选择方面可能不同于无突变的患者。目前,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检测多局限在家族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相关研究样本量小、缺乏对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因此,在连续未经选择的大样本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多个肿瘤易感基因突变及其相关临床表型的研究极为迫切。

  高通量测序为大样本患者的多基因快速测序、筛选致病突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解云涛教授领导的团队收集了8085例连续的、未经家族史和发病年龄选择的乳腺癌患者,使用自主设计的62基因panel检测胚系突变,对62个基因中的46个肿瘤易感基因突变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8085例乳腺癌患者中,9.2%患者携带肿瘤易感基因的致病突变,其中5.3%携带BRCA1/2突变,2.9%携带除BRCA1/2外其他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突变,1.0%携带其他肿瘤易感基因突变。该结果显示将近十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携带有肿瘤易感基因的致病突变,其中BRCA1/2基因在非选择性的连续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致病突变频率超过5%。这一发现颠覆了以往认为易感基因只在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突变频率高而在整体乳腺癌患者中突变率低的认知。中国每年新增约27.9万乳腺癌患者,因此大约有2.6万患者携带易感基因致病性突变。本研究进一步表明携带突变的患者具有与一般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临床表型,例如,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较无突变患者的预后更差,具有更恶性的表型。新近的研究表明BRCA1/2或其他一些易感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敏感,携带突变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从该靶向治疗中受益。因此本研究提示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多个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的必要性,且有助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检测和治疗规范的建立。

  近十多年来,解云涛教授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20篇。近2-3年来,先后报道5931例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检测,存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和热点突变;BRCA1突变患者对蒽环的新辅助化疗更敏感;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的中国女性到70岁时乳腺癌的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37.9%和36.5%;发现了一个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RECQL。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Plos Genetics等国际肿瘤主流期刊上。

  (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实验室  张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