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开展大型肺功能仪检查项目

  “吸,深吸……好,吹!”

  2017年8月3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肺功能检查室,聚满了医护人员,正在对三名患者进行肺弥散功能、肺总量及肺残气量的检测。这一检测项目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尚属首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开展大型肺功能仪检查。

  瓶颈: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以前只有小型肺功能仪检查,仅能评估患者的部分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了解不够全面,限制了对疾病的深入理解。

  但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第三批援藏专家李冉主治医师介绍:“西藏高原人群的肺功能和内地有很大差异,但由于检测仪器没有,并不知道高原缺氧对正常人肺功能影响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疾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是怎么样的。而且在西藏结核毁损肺的患者多,慢阻肺的患者多,但以前的小型肺功能仪检查指标有限,不能评估患者肺弥散功能受损程度,诊断也不容易规范。这成为了制约呼吸专业发展以及高原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瓶颈之一”

  突破:学科帮扶明确方向

  以“组团式”医疗援藏为契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始了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呼吸内科高占成教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带着团队六进西藏进行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规划指导。

  北京大学呼吸内科高占成教授对呼吸内科目前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进行分析,部分设备陈旧老化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呼吸学科发展所必须的检查检验项目空白,在疑难重症诊断中无法发挥作用,希望突破瓶颈在疑难危重症诊疗及在高原特色呼吸病学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在学科帮扶方向的指引下,第一批援藏专家徐钰副主任医师、第二批援藏专家暴婧主治医师及第三批援藏专家李冉主治医师分别深入分析并协调资源,开展新技术,联系专业人才进修培训,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突破发展瓶颈而努力。

  落地:首次大型肺功能检查开展

  因为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含量低,同时高原人群的血红蛋白普遍偏高,因此高原患者与平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存在很大差异,援藏专家李冉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就肺弥散功能的海拔校正、血红蛋白校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原有一台小型肺功能仪,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质控。去年开始,暴婧主治医师在科室进行规范基础肺功能的培训,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培训,并在质控合格后开始开展支扩试验。随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呼吸内科的支持下,自治区人民医院专程安排边琼副主任医师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肺功能室学习进修。今年重点将肺功能仪检测质控正规化。

  经过协调,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达成一致,资源共享将大型肺功能仪应用于临床。呼吸内科黄丽萍主任、边琼副主任医师对大型肺功能仪进行定标和测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肺功能室陈清老师进行远程协助,对肺功能质控进行指导把关。

  展望:“小肺”时代进入“大肺”时代

  随着该项检查的开展,将对高原正常人群的肺功能及不同疾病人群的肺功能表现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比较其与平原地区人群肺功能的差异,了解其特殊性,确定适合高原人群的肺功能正常值范围,协助慢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指导患者的治疗;并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弥补了以往不能进行上述检查,影响对肺间质疾病判断的缺憾;同时定期的肺功能测定是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长期规范诊治和随访,更好地为高原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服务。

  今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将逐步常规开展大型肺功能仪检查,意味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小肺”时代进入“大肺”时代。

  (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李冉)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