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北大清华两校三委联合举办第十二届高教论坛
2017年11月23日下午,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在北大医学部联合举办了“第十二届民盟高教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大学之本——再论“双一流”建设。北京市副市长、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程红,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范芳,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何福胜、秘书长严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徐善东、清华大学统战部部长尉志武、北京大学统战部部长张晓黎、北京大学医学部统战部部长王军为等领导出席了论坛。论坛由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副主委卫燕主持。
首先,刘玉村代表北京大学党委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及盟员表示欢迎,向民盟中央、北京市委以及兄弟委员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刘书记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共十九大顺应时代大势,引领未来发展,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决定新作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胜的一大法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汇聚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民盟北大、清华两个学校三个委员会的盟员聚焦“双一流”建设,共商教育大计,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大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全过程,自觉担当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方向前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程红在讲话中对两校三委连续举办12届高教论坛给予充分肯定。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角度,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三点看法:(1)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从新时代历史方位出发,统筹好世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2)民盟组织和盟员要更多关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局性、结构性、趋势性的问题,比如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何协调并进,如何统筹处理高原和高峰的建设等,并提出意见和建议。(3)高教论坛不只是一个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平台。民盟市委将把大家在论坛中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通过民盟中央建言通道报送相关部门。同时希望民盟组织和盟员立足岗位,在本单位的“双一流”创建和内涵式发展过程中积极有为,对于本单位的发展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盟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以“关于一流人才的教育”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大学之本在于人才。医疗模式的进步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立德树人,强化教育体系建设,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促进“双一流”建设。他呼吁盟员发扬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传统,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盟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力认为,创建“双一流”要从基础做起。第一,世界一流需要有“标准”。比如。在中国的大学里创造出中国思想、世界学问等。第二,世界一流要有学术创新,也要有学术的传承。第三,世界一流要使用国际学术界通用的语言(研究范式、表达方式)。第四,世界一流要具有国际一流乃至顶尖学术水准的人才。第五,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服务社会与人类。
盟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庞珣阐述了对“大学指标排名与大学之本”的看法。她认为,建设“双一流”,指标排名可以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但是绝不能拘泥于指标。大学从根本上要传承人类文明的知识并推进人类文明的知识世界,是学术共同体的共识。我们需要郑重其事、心无旁骛地坚持不懈,站在传承和推动人类文明的知识的高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标可以一定时期完成,但是建设的过程却是没有时间期限的。
盟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黄薛冰发言的题目是“树立‘大学之本’——论一流人才的内心修养”。她指出,我们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性转化和发展。重温古之“大学之道”,可启示当今大学之本。“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人才,作为人才来说,要内心健康稳定,否则即使身体是健全的,没有健全的内心做不成事情。我们要知止而后定,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盟员结合“双一流建设”的主题进行了简短自由建言。清华大学盟员胡孝乾认为,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方式,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北京大学医学部盟员刘继同就健康中国应该形成社会共识等提出看法。程红对盟员提出的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等相关问题进行回应。她认为,“双一流”建设既要代表国家追赶世界一流,这是民族振兴必不可少的,但同时跟西方的高校不一样,我们十几亿同胞,每年还要有一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过上正常的生活,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还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民盟北医委员会主委季加孚进行总结。本次论坛对于大学之本的讨论,大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今后两校三委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 杨晓达)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