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炜教授团队发现非剪切型XBP-1抑制主动脉瘤发病新机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孔炜教授课题组近期在心血管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irc Res发表题为“Unspliced XBP1 Confers VSMCs Homeostasis and Prevents Aortic Aneurysm Formation via FoxO4 Interaction”的研究成果(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89350),揭示了非剪切型XBP-1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抑制主动脉瘤的作用机制。孔炜教授团队的2009级八年制博士研究生赵桂珍为该研究论文的独立一作,孔炜合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徐清波教授为并列责任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
XBP1u-FoxO4-myocardin信号通路调控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示意图
主动脉瘤是一种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其发病机制不明。XBP1(X-box binding protein 1)是经典的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存在剪接(spliced XBP1,XBP1s)和非剪接(unspliced XBP1,XBP1u)两种形式。孔炜教授课题组发现:XBP1u通过内质网应激非依赖的途径,抑制胸/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其具体机制是:XBP1u结合转录因子FoxO4,抑制FoxO4核转位,解除了FoxO4对平滑肌收缩元件的关键转录因子myocardin的转录抑制作用,从而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稳态;如果阻断XBP1u-FoxO4的结合会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正常收缩表型向炎症和蛋白水解表型转化,并进而促进基质降解及主动脉瘤的发生。该研究揭示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和主动脉瘤发生的连接分子,为寻找防治主动脉瘤的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础医学院)
编辑: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