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获誉“京城好医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京城好医生”推荐活动颁奖礼圆满落幕

  2017年12月14日,第四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好医生”推荐活动颁奖礼在北京圆满落幕。“京城好医生”等6大奖项隆重揭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赵明威教授获本次颁奖最高荣誉——“京城好医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副台长赵忠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饶克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司司长袁同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陶世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云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李亚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林超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医学会等单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北京五十余家三甲医院的获奖医生、医院领导和代表,频道合作单位、企业代表、媒体及观众代表近500人。

  本届“京城好医生”活动,较以往增设了“大国名医”、“医者先锋”“科普好声音”、“科普金指尖”、“金牌伯乐”等新奖项,推荐范围更广、业内影响力更大。获奖者的产生均由大众推荐、媒体评选、专家评定三部分组成。

  获奖者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均在2017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健康》频道、《央广健康》公众号、腾讯视频、梨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播出。

  延伸阅读【赵明威简介】

  赵明威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与眼视光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一、十二届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兼副总干事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眼科分会常委、视觉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奖评审委员会委员,RETINA中文版副主编,《中华眼底病杂志》副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编委。

  赵明威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1995年考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师从张承芬教授攻读并获博士学位。1997-1998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拜师著名眼底病学家Stephen J Ryan教授完成博士后研究。博士毕业后师从黎晓新教授从事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坚持以临床实际需求为研究方向,近5年来在20G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的建立与推广、特发性黄斑孔手术预测等临床科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主持“PDT治疗中浆光敏剂剂量的研究”及“不同剂量光敏剂PDT治疗中浆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著名眼科学杂志RETINA和JAMA Ophthalmology上发表。参研项目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壹、贰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贰等奖等。

  赵明威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合作主编《视网膜色素上皮基础与临床》,《眼底病学》副主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副主编;主译《RETINA》第二分卷、《视网膜图谱》、《眼外伤与眼科急症处理》。协助黎晓新教授主持眼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6年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08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在2014年全国眼科大会上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以及首届“何氏眼科创新奖”的表彰。2016年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上获“中国优秀眼科医师”称号。

  【赵明威的故事】

  那片光,我会一直寻下去

  ——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

  日月光辉,目遇成色。

  无论是源于大自然的馈赠还是内在的驱使,人们对于光明的向往坚定而永恒。

  在追寻光明的路上,有一类人,

  他们可以带来清晰世界,点亮多彩人生,在微芒幽暗中,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

  眼科专家赵明威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寻光人。

  “你的眼睛我负责,中国的航天事业由你负责”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作为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叶培建院士正在现场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而在这个中国航天事业里程碑的大事件背后,有着一段医患携手攻克难关的故事。

  原来,在2006年春节,嫦娥一号进入正样阶段,而就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发生了一件让叶培建措手不及的事情。

  高度近视的叶培建,突然发现自己左眼看东西都是歪歪扭扭的,他意识到眼睛出问题了。经检查,原来他的左眼视网膜最中心的黄斑区出现了新生血管,这种血管幼稚脆弱容易出血,会给患者造成视力减退、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甚至可因永久性视力障碍而致残。

  在首诊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叶院士心急如焚地找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赵明威。“作为总设计师、总指挥,我一旦倒下了,‘嫦娥’怎么办?你给我做,我放心!”

  发射“嫦娥”耽误不得。看着焦急迫切的叶院士,赵明威毅然接下了这句:你的眼睛我负责,中国的航天事业由你负责。

  这既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相互努力。您有所不知,在当时,“光动力疗法”虽说是国内治疗该病最前沿的方法,但全国开展这项新技术的时间并不长,作为国内首批接触该疗法的医生,赵明威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在赵明威的精准治疗下,叶培建左眼视力恢复得很好,而后来他的右眼又发生了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在当时微切口手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赵明威以独创的“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技术再次成功施行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

  就这样,叶培建院士如期带领团队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将“嫦娥奔月”的千年传说照进现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更加理解患者的期盼,为他们治病不需要任何理由”

  那年,在6月6日爱眼日的前夕,赵明威引用美国著名盲人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为名,跟网民分享了人类追逐光明和他的团队勇于面对眼睛恶疾的故事,近30万网民观看了他的这次演讲。

  接触过赵明威的人,都知道他善于总结归纳从医心得。

  极目远眺昏暗,白骨精英不安;视直若曲心烦乱,求医问药期盼。

  荧光渗漏点点,脉络扩张斑斑;光动疗法神通显,美妙视觉再现。

  ——《西江月·中浆》·赵明威

  这首《西江月·中浆》是赵明威闲暇之余对其十年磨一剑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一个小结。

  在医学上,多发病于青壮年男子的“中浆”被认为是一种不需要治疗就可以痊愈的眼科疾病。这类病人常常脾气大、易怒、要强,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加之病程迁移或多次复发,很有可能造成视力永久性下降。

  “当时,大家都认为不该治,也就没有人去研究它。这些病人太年轻了,正值壮年,我觉得一个医生一定要理解患者的这种期盼,患者就是希望你给他治好病,不要找任何理由。”

  带着仁医之心和质疑钻研之精神,赵明威默默地投入到“冷门”的中浆研究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积极在会议上宣讲、坐得住实验室里的冷板凳、科研立项打擂台……十年的时间里,赵明威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努力,在科学这条注定不平坦的大道上寻找着一丝光芒。

  最终,赵明威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国际顶级眼科学杂志JAMA Ophthalmology 上,他也因执着的中浆研究被同行笑称为“赵中浆”,更重要的是让这一疾病的患者寻找到了避免失明的路径。

  赵明威:我觉得我们的科研,尤其是临床科研,应该用这样的思维和用这样的态度去探索科研的真谛,而不要急功近利。

  2014年,赵明威凭借“创新术式——20G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荣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首届“何氏·眼科创新奖·青年创新奖”;同年,因为提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创新策略,又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2016年,因为提出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预测指数并进一步探索黄斑裂孔手术策略,再次获得首都特色临床科研重点项目100万元资助。

  正是由于立足临床一线,坚持开展探索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科研,才使得赵明威教授的临床技术不断进步,进而获得京城名医称号。

  “创立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将中国眼视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做大做实”

  成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后,赵明威又做了件大事。

  我们知道,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近视,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在此,就要提出眼视光医学的概念。眼视光医学是将现代光学技术和现代眼科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视觉功能障碍的交叉学科。眼视光医学学主要针对眼球的光学属性进行干预,提供初级眼保健、验光配镜、接触镜验配、近视眼防治、双眼视觉异常治疗、低视力等;而眼科主要针对眼科疾病进行治疗。二者侧重不同,有明显区别,同时也存在交叉。

  在我国,眼视光医学发展起步晚,人才培养多数还停留在专科甚至速成教育层面,对于人口众多的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社会对高素质的眼视光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此相适应的从事近视预防保健工作、具备视光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却严重匮乏。此外,在视光学领域的科研和高端产品研发方面,也几乎没有中国的产品。比如我国的角膜塑形镜(OK镜)和各类角膜接触镜、巩膜镜的生产和加工,无论是技术还是流水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开展原创性眼视光学产品的研发,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源和规范化的培训、准入制度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因而培养眼视光人才,迫在眉睫。

  温州医科大学是率先在我国开展眼视光学研究和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也相继开设了眼视光学专业,赵明威道出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眼视光学院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的知名学府之一,成立眼视光学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为我国的眼视光专业输送人才,另一方面是建立医、教、研、产业、公益等多位一体的格局。最终目的是把医疗背景的视光学产业与传统的眼科学有机的联系、融合起来,从而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眼视光诊疗规范和行业标准,促进大众对视光学认识的提高和视力保健意识的转变。

  经过积极调研和充足准备,2016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批准成立眼视光学院,赵明威任院长。该学院以研究生教育牵头,着力培养师资队伍,探讨眼视光医学教育模式,为推动未来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医学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成立的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则再次撬动了人民医院眼专科建设再次起航。2017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首届应用技术类眼视光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赵明威教授的眼视光医学梦终于放飞,对于挽救患者视力的那片光,赵明威将会一直追寻下去…… 

  (北大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