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讲评 真情感动你我——口腔医院2017年医德医风讲评大会召开

  12月20日下午,2017年度医德医风讲评大会在报告厅召开,医学部党委宣传部焦岩部长受邀出席。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医德医风讲评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活动。近两年,医德医风讲评的形式更加多样了,从院长书记的一人讲评,逐步扩大到院领导与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学生共同讲述感人的医患故事以及对医德医风的感受。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北大口腔优秀的医学人文品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今年医院特别制定了《医德医风讲评五年工作方案》,将讲评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扩大,起到更好的效果。

  今年的讲评不同于往年。首先,周永胜书记做2017年度医德医风讲评全面汇报,他对2017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个别典型医疗投诉案例。2017年,口腔医院的患者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和总得分继承了医院的光荣传统名列前茅,绝大多数指标均高于44家委属委管医院平均值。但通过与其他医院的对比分析,我们也发现了自身仍存在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从纠纷典型案例中,我们进一步发现了平时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闻者足戒的作用。周书记谈到,爱心和医德不是孤立之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应注重医学人文品格的培养,时刻铭记“医乃仁术”、“医者德为本”。

  随后,九个部门倾情讲述医德医风事例,通过演讲、舞台剧、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还原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精彩纷呈的医患故事。

  牙周科奉献了一出幽默风趣的情景剧——《周到的关爱》,讲述一位6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治疗牙周病的曲折故事,从家属一开始坚持的不接受治疗,到最后全家人的配合治疗和完全信任,充分说明了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医学素养,更要时刻怀着关爱患者的心。

  修复科党支部书记李健大夫和在场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通过发生在一年圣诞里的诊室故事,让大家体会到“懂比爱更重要”,作为患者,希望让懂自己的人实施治疗;作为医生,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工具。

  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坚守是医者最大的责任,急诊科的刘宝钟为大家倒叙了一个“医者仁心,永不言弃”的感人事例,曾经因坠楼而面目全非、生命垂危的年轻小患者,在家人几乎放弃的情况下,在急诊科临危不乱的抢救,以及院内各科室团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重生,现在已重回校园。

  药剂科党支部书记韩蕊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服务患者的点点滴滴:瑟瑟寒风刮起的时候、患者拿着药不知如何咽下的时候、门诊药房的药师将一杯温水直接递给患者的时候,就是患者与药师感情的距离,是最近的距离,因为那传递的是一份真诚的关怀,小窗口传递大世界。

  从挂号排队到指尖上的医院,从按科看病到按病问诊,北京的就医环境正在悄然改变,一门诊的老师们讲述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施行以来的八个月,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服务内涵,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都依赖于我们自身努力。

  一病区的刘婧老师讲述了“理解·沟通从心开始”的故事,用心聆听患者的需求,能够对患者做到换位思考,有了爱心,才会有温柔的语调,才会有体贴地触摸,才能保持热忱的态度,才能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

  护理部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守“护”健康  传递“针”情》。讲述了一起因实习医师的操作失误,使患者误吞异物的真实故事。综合二科的护理团队做到了对患者负责到底、毫不推诿,直面错误,最终赢得了理解与尊重,与患者成为了朋友。由此证明,即便是避之若浼的纠纷,在努力下也能变为笑靥如花的佳话。

  11级杜晴用两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了心得,让大家明白,患者的信任并不完全源自技术和知识,二者之间还需要人性连缀,需要生命感的滋润。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磨砺技术的同时加上阅读,更能拉近我们和患者的距离。

  12级的魏迪洋鼓励大家大声说出心中的“不”:不忘初心、不弃小节、不吝温情、不惧真美,不断地向着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医生而努力。同时,对患者的要求不耐其烦,对仁医善行不假思索;对重重困难不甘示弱,对奋斗钻研不亦乐乎;不落窠臼求创新,不同流俗漾清波;不骄不躁行医德,不离不弃展医风。

  讲评结束后,张祖燕副书记进行了点评,指出爱与关怀向来就是北大医学的应有之意,感谢这些讲述者带来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也感谢站在这些讲述者身后的每一个医务工作者。

  最后,医学部党委宣传部焦岩部长进行了总结,她用“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情有义”三个词对医德医风讲评大会表示了充分肯定。作为一个存在了二十多年的品牌活动,本次大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通过讲述者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深刻感受到了北大口腔医院在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和传递的正能量。她希望,北大口腔医院作为一个不断进步的集体,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营造出人人向上、人心向善的氛围,继续弘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口腔医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