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团队) 推出 北大医学多人(集体)获得

  1月20日,《健康报》社联合相关医疗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发展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的2018年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召开。在健康与科学传播分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创建者)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最高荣誉奖、王拥军教授等29位专家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奖、6位医院宣传工作者喜获2017年度健康传播突出贡献人物、18家学科团队入选2017年度医学顶级学科宣传团队。其中,北大医学多人(集体)获相关奖项。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首次启用健康中国(官方版)APP征集展示作品,并接受大众投票。该平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唯一官方客户端,由《健康报》社开发运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权威的政务信息、科普信息和行业资讯服务,以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评审标准为网络得票加线下评审。网络得票为作品阅读数、点赞数、投票数综合得分。

  

  2017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榜样的力量”获得者

  

  充满人文关怀,用医学科普弘扬正能量——

  周福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

  

  2014年8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就诊需求,他全天出诊时间长达13-15小时,他全年在周末或节假日加诊34次,同时坚持到病房会诊疑难患者和周日病房查房。

  除了繁忙的医、教、研及管理工作以外,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临床实践在《健康报》上发表多篇科普文章,他还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中发表多篇医学科普文章,单篇最大阅览量达17万次。他的文章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充满人文关怀、弘扬和传播正能量,为创造和谐医患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7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推动的力量”获得者

 

  用健康科普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和工作33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业界同行认可。他在医疗工作之余热爱健康科普教育创作与宣传,在新浪微博、头条、微信都开设了实名账号@张海澄,粉丝十多万,推送文章点击量更是经常过百万,通过典型案例、辟谣等方式把健康知识传播给公众。

  此外,他还通过很多媒体平台制作了大量科普知识宣传片,还经常在很多报刊、杂志发表专业科普知识。他深知,诊治一个病人顶多帮助一家人,而健康科普宣传可以帮助无数人,甚至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健康中国,放在心里是情怀,担在肩上是责任——

  付东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报》主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校报记者、编辑工作至今,所采写的消息、通讯多次获全国医药院校校报、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

  她以报道医学科技新闻见长,以传播医学科普知识为己任,从健康报通讯员到健康报记者的20多年时光,报道了大量的具有社会影响的科技新闻和科普专访,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新闻战线的老兵,她的工作得到北医专家和社会媒体的广泛认可。所报道的医学科技新闻,多次被评为国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进展)。她始终认为,我们的医学专家不占领科学普及的主战场,伪科学就会大行其道坑害百姓。普及健康知识,需要专家和媒体共同努力。

  

  

  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希望的力量获得者

  

  做医患欢迎的原创医学科普——

  杨延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作为科室宣传工作负责人,她率领康复科宣传团队坚持原创科普,于2015年创立科室官方微信平台,现总用户超过15000人,各类科普文章广受医患好评。

  她率队参加2017年北医三院第二届健康科普比赛,将征文、演讲诸多奖项收归囊中。并分别获得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一老一小都要晒太阳,大夫教您晒太阳的“正确姿势”!》一文被《健康报》选用,在北医三院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后,七日阅读量达到近7万人。后被众多权威微信公众号转载,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微信平台传播人数均在数小时内达10万+次。

  

  老百姓的需要,正是坚持科普的永恒动力——

  王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2017年度出版科普书《肺话》一部,主要内容包括雾霾的健康防护、肿瘤的预防和筛查等,广受读者好评,并且获得第二届由健康报举办的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十佳科普图书”奖。除此之外,作为头条科普作家,发表了三十余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成为科普届的一股清流。

  他说:“创作科普只是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是由于爱好,但是坚持科普源于永恒持续的动力。”

  

  

  医院“新闻官”喜获2017年度健康传播突出贡献人物

  

  热爱医院,热爱宣传,热爱健康传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院办仰东萍

  

  她是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在她眼中,健康传播不仅是健康知识的普及,更是医学人文的延伸。在润物细无声中让百姓对疾病了解更多,对自身了解更多,对医学了解更多,对医务人员了解更多。只有了解,才能理解;而理解,是信任的源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日均服务门急诊患者人次达1万5以上,常年居北京市前列。源于此,对外,她与《健康报》等权威媒体合作,积极组织推荐优质科普文章;对内,她敏感地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于2013年年底,打造医院自媒体品牌。多个平台同时推送,以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她率领团队维护的北医三院官方微信平台影响力居全国医疗行业前列。订阅人数近49万,发布文章800余条,总阅读量1340余万人次。其中,科普文章368条,累计阅读量735万余人次。

  

  

  2017年度医学顶级学科宣传团队获得单位

  

  解"泌"更多困惑,不断"尿"笔生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2017年,站在解答泌尿男科困惑问题的前沿高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专家们不但用手术刀拯救了一个又一个身患病痛的鲜活生命,更用自己的专业之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纷呈的科普文章。作为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发源地,作为长期稳居全国专业排名第一的领头羊,北大泌外人在学科带头人郭应禄院士、周利群主任、金杰所长的带领下,不但在专业领域,也在科普宣传领域佳绩连连。

  从《健康报》的《北大医院创新技术报道》到《看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男神如何把手术做精彩》,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原创小文到主任亲自当起主播开讲科普,他们将深奥的泌尿外科知识逐一化解,以通俗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百姓脑海、扎根患者心中。新的一年,期待他们解"泌"更多困惑,不断"尿"笔生花!

  

  通过科普让大众了解医疗知识、防微杜渐更是上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以关节病的关节镜微创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外科治疗为技术特色,不断向新的关节病防治领域进军,开展运动治疗骨关节炎的摸索和尝试,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先后获评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将关节病相关知识向大众普及和传播一直是中心努力的方向。通过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种方式,通过科普让大众了解医疗知识、防微杜渐更是上乘。正如学科带头人林剑浩教授所言:“科普是贯穿医生生涯的职责,更需要医生发自内心的、对病人的爱护。如何把专业的内容讲到老百姓能听懂并从中获益,不仅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摸索,怀着一颗真心对待患者,患者能够感受到。如此才是真正的好科普。”

  

  为了让每个人快乐睡眠、美梦成真,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

  

  长期睡眠不好,可以导致多种躯体和精神心理问题,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帮助大家早期识别睡眠障碍、了解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2017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陆林院士、科主任孙洪强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睡眠科普工作。他们出版了睡眠科普书籍《睡眠那些儿事》,深受读者喜爱;他们还开办了“失眠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推送快乐睡眠的窍门。希望新的一年,让我们每个人快乐睡眠、美梦成真!

  

  

  秉承尊重生命、守护健康、启迪大众的科普宣传精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秉承着一贯的尊重生命、守护健康、启迪大众的科普宣传精神,再次在学科宣传的长廊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学科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多学科疼痛管理理念,并创办了多学科疼痛管理微信公众号,已发表推送文章百余篇,为医护团队和广大患者带来了先进理念的灌输和启迪。

  学科创办的“揭秘神奇手术室”专项科普活动,获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权益杯精品奖。学科的CPR培训团队走进小学和幼儿园的科普宣传得到了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的充分肯定,并被志愿团接纳为专业的CPR培训小组,为学科的科普做出了贡献。

  (医学部宣传部 傅冬红)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