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忠范、林毅夫、贾庆国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编者按:2018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本网特推出“聚焦两会(2018)”专题,报道两会最新进展,传递北大两会代表委员的声音,表达北大师生对两会的关注。

        2018年3月1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建华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月1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北京大学刘忠范、林毅夫、贾庆国(按姓氏笔画排序)等三位教师当选常务委员。

 林建华

        林建华,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负责人事、财务和审计工作。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学任教;1988年12月至1993年6月先后在德国Stuttgart的Max-Plank固体研究所和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1993年6月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01年4月任校长助理,2002年2月任教务长;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任重庆大学校长。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2015年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2017年4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化学,涉及新型无机固体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近年来,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盐、稀土-过渡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范

        刘忠范,男,汉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院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市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北京市低维碳材料工程中心主任等职。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和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四届专家评审组专家,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物理化学学报主编》,APL Materials、《科学通报》《化学学报》副主编,Adv. Mater.、Small、Nano Res.、ChemNanoMat、Graphene Technology、NPG Asia Mater.、Natural Science Review、J. Photochem.Photobiol.C Phtotochem. Rev.等国际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2018年1月,当选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林毅夫

        林毅夫,男,汉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无党派人士,曾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林毅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30余部。他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当选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世界研究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美国福特莫大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他发表了关于“新结构经济学”与“增长识别与促进”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及中英文专著,确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贾庆国

        贾庆国,男,汉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十一、十二、十三届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常委。贾庆国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多部专著和论文集,多篇论文在国外SCI收录论文上发表,一些论文被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些国外著名高校选作必读教材。曾当选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等多个学术职务,每年多次参加外交部、中联部、国家安全部、国务院台办、军方等有关部门的各类政策研讨会,以及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和智库组织的各类学术和政策研讨会,并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在院内讲授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等重要课程,主编论文集多部,其学术成就引起国内外关注。应邀担任国内外十余家(国外六家)知名学术刊物的编委。

来源:北大新闻网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