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2018年人事人才工作大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系统梳理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历史、现状、挑战与未来,学校于2018年4月18日召开全校人事人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深化人事改革,促进人才发展”为主题,全面总结近年来北大人事人才工作的成绩与经验,深刻反思人事制度和人才发展的得失,厘清“双一流”建设与人事人才工作的深层次关系,明确新时代面向未来的人事人才工作方针与政策。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副校长王仰麟、副校长田刚、副校长詹启敏、副校长龚旗煌、副校长陈宝剑等在校的党政班子成员,各学部负责人,各院(系、所、中心)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人事干部,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附属医院主要领导和人事负责人。会议由田刚主持。

  郝平在讲话中首先阐述了此次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学校进一步贯彻好党的人才战略,早日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跻身一流大学前列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成长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人才发展整体环境不断改善。在取得辉煌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顶尖人才不足、人才断层、优势被削弱等问题。之后,郝平代表学校党委,对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不断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决贯彻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与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贯彻落实好“以队伍为核心”“以院系为基础”的“双一流”建设思路;四是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全心全意、持之以恒为立德树人核心使命服务。

  林建华在致辞中,从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出发,扼要说明了此次召开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鼓励与会人员深入思考,广泛讨论,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建言献策。他指出,人才是北大改革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培育氛围,聚集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释放他们的潜力;就必须不断完善学科规划,持续优化师资人才结构,避免学术近亲繁殖。另外,在校园空间规划上,要以学科交叉为重点,科学设计、巧妙构思,通过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更加有利的空间环境。林建华强调,要格外注意师资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坚持质量优先和人才导向,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广大优秀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充裕的资源支持,要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最优秀的人才上;要处理好核心与外延的关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需要,不断拓展北大的资源深度与广度,促进核心学术竞争力提升;要全面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事人才制度,平稳推进新老融合,加强对学科人才的精准支持,继续稳步推进博雅人才体系。最后,林建华希望与会人员能凝聚共识,全面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人才队伍,为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按照会议议程,詹启敏就北大医学人才工作的挑战与发展作了发言。发言梳理了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医学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阐述了医学人事人才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

  人事部部长刘波以“深化人事改革 促进人才发展——面向新时代的北京大学人事工作”为题,分三个方面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北京大学人事改革和队伍建设的成效,精准聚焦当前和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深入阐述了立足新时代、面向2030的人事人才工作战略思考。

  在经验分享环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高毅勤从学院改革的历史讲起,全面介绍了化工学院人事综合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并分享了学院对新老体制融合和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考。光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志学分享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学院一直严格执行的人才遴选聘任政策,并对光华管理学院的现行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就学院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反思。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从附属医院人事人才工作的特点出发,就如何做好“双一流”建设人才工作,引领新时代医学发展作了分享交流。

  会议现场

  18日下午,与会人员分4个小组就贯彻落实“双一流”建设思路、统筹资源配置、促进青年人才发展、人事管理服务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广泛的讨论,与会领导随机参与了各小组的交流讨论。讨论交流中,各小组就稳步推进人事综合改革,把握好规模结构与发展需求的平衡,对不同人员分类施策、不断优化人才评估体系,加强校内各管理规章制度之间的自洽联动,重视管理队伍和教学科研辅助支撑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向大会进行了汇报。

(北大新闻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