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论坛在医学部成功召开

  

  2018年7月18日-19日,第二届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论坛在医学部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开幕式和三个主题分论坛组成,由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医学部学工部、台港澳办公室、团委、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联盟(青科联)协办,有来自校本部、医学部各二级单位以及共建/教学医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台湾大学、阳明大学、高雄医学院、中国医药大学等院所、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等企业的600余人次参加论坛。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松院士、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平文院士、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教授、副主任张宁教授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医学部科研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韩鸿宾教授主持。

  

  高松常务副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现代医学是综合性学科,对于人类的健康、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极其重要,对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也至关重要。“临床医学+X”是大学层面在“双一流”建设中布局的两个重点领域之一。加强临床医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队伍间要有深度合作。学校从2017年开始设立了“临床医学+X”等多类促进交叉合作的基金,并启动了集群聘任、共建新体制中心,通过医学部与校本部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了“临床医学+X”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宁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临床医学不断对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提出新的需求,在各学科中起到引领作用。“临床医学+X”是北京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抓手。张主任肯定了“临床医学+X”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在新体制中心建设、集群聘任、专项项目、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希望大家接受新时代的挑战,共同携手,顺应伟大的时代,建设伟大的大学。

      

  张平文主任从“临床医学+X”建设的背景、建设内容、采取的举措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X”专项进行了特邀报告。报告强调了“临床医学+X”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学校将通过教育教学、人事制度、管理体制、学术体系、资源配置五大改革措施推进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希望通过联合项目、共建新体制研究中心、集群聘任等手段更好地促进本部与医学部的融合,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开幕式特邀报告上排从左至右:邓旭亮、周晓华、叶新山;下排从左至右:姜玉武、刘昭飞、樊建军(主持)

  开幕式上邓旭亮教授、周晓华教授、叶新山教授分别就北京大学共建生物医学工程系、共建生物统计系、共建化学生物学中心建设规划进行了大会特邀报告;陆林院士分享了我国睡眠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姜玉武教授、刘昭飞教授分享了在“临床医学+X”项目或青年项目执行中取得的交叉研究成果以及各自领域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医学前沿技术专场报告上排从左至右:韩鸿宾、李毓龙、吴倩;中排从左至右:王韵、师乐、岳伟华;下排从左至右:杨军、黄超兰、崔德华(主持)

             

    精准医疗专场报告上排从左至右:段丽萍、席建忠、黄晓军;下排从左至右:申占龙、薛言学、孙晓麟、胡凡磊

                  

  智能医学专场报告上排从左至右:汪国平、杨智、原福松;下排从左至右:吴健民、金鸿雁、杨莉(主持)

  在以医学前沿技术、精准医疗、智能医学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中,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及附属医院的20位专家和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在上述三个交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跨界合作经验、交叉合作需求、医学生培养模式等,并详细解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报告受到热烈欢迎,会场座无虚席。

  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学科交叉的又一次盛会,也是总结经验、继续践行“临床医学+X”建设工作的又一次标志性仪式。通过本次论坛,对“临床医学+X”战略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未来进行了布局和部署。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将进一步的推进医学部与校本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切实助力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处、学工部、台港澳办公室、团委    摄影/黄大无、田中修)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