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大医学人文国际会议“叙述生命、衰老与死亡”举办
2018年11月15日-16日,第二届北大医学人文国际会议“叙述生命、衰老与死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办,合作刊物包括《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叙事医学》《中国医学人文》《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等。本次会议旨在从跨学科视角出发讨论医学人文以及相关话题,探索不同文化表征下的生命、衰老和死亡话题,以促进多领域医疗健康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部段丽萍副主任致辞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主持开幕式
15日上午8点30分,会议准时开幕。首先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代表东道主致辞,欢迎海内外学者来到北大,探讨如何让人文照亮医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段丽萍副主任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表示“生命、衰老和死亡”的探讨可以助力医学院教学、科研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欢迎,希望以此为契机,借学术探究而推动政策完善,推进我国医学人文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致辞,从会议的三大主题推广到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从对蝼蚁之命的细微观察上升到对物种存亡的哲学思辨,期待此次会议能够提供一种对于生命的宏观视野。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主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ita Charon作主旨报告
东京大学岩本通弥教授作主旨报告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Diana Slade教授作主旨报告
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杂志编辑、媒体记者、公益代表等参加了会议,参会者中不乏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15日上午的首位主旨发言者是叙事医学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教授。Charon教授选取了世界著名摄影师的一系列摄影名作,以图片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叙事医学三要素中:关注、再现和归属,提醒医者解释所见之物是行医所需要的基本叙事能力。东京大学的岩本通弥教授报告了《日本与韩国家族内的杀人事件的民俗学分析》,从同处东亚儒教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所面临的老年人口自杀等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代社会的养老困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Diana Slade教授强调语言反映思维从而构建了世界,她对医疗工作场所内部的话语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对于急诊室环境中的交流研究,证明了高效的沟通与高效的医疗之间的正向联系,她的研究已经转换为在澳大利亚和香港进行急诊室交接班的培训。
15日上午的专题报告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陈琦副教授主持。这一场专题报告的三位报告人都是医生,并且都来自同死亡接触可能最为频繁的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面对死亡,三位医生曾力挽狂澜,妙手回春;但也常会无力回天,望洋兴叹。于是,他们通过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教授首先发言,以医生的身份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如何面对死亡、了解死亡并且与患者、家属谈论死亡的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教授以《让秋叶随风飘落:敬畏死亡》为题,倡导对于死亡的正确认识,进行死亡观念普及。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殳儆教授从收治“压床”病人的经历出发,呼吁对医生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三位医生的专题报告表明,即便被认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也有无法照亮的模糊区域,而叙事的力量恰恰可以向这些领域投射光亮。
关西学院大学人间福祉系山泰幸教授作主旨报告
东京大学的关谷雄一教授作主旨报告
南加州大学Julie McLaughin Gray教授作主旨报告
16日上午,大会进行了另外四场主旨报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Daniel Vuillermin主持报告。将叙事医学引进中国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首先发言。郭教授回顾了十余年来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并区分了狭义叙事医学和广义叙事医学,最后展望了未来叙事医学的在地化努力方向。关西学院大学人间福祉系山泰幸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人间福祉系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计,借以反映生死观念如何在日本制度化、学术化,通过研究医学如何展开而切入医学思想史的考察。东京大学的关谷雄一教授从灾后重建中的市民协作中思考生死,展示了在地域社会内解决各种问题时,市民协动的可持续性及其巨大生存意义。南加州大学Julie McLaughin Gray教授研究中风后的康复过程,她尤其关注了其中的病人叙事,从而表明充分重复尊重病人叙事对于患者康复过程的重要性。
接下来,印第安纳大学文学院“医学人文与健康研究项目”主任、助理教授Emily Beckman主持了叙事医学专题报告。哥伦比亚大学叙事医学理学硕士项目毕业生Lissanthea Taylor从一个病例出发,向与会者分享了“消极”生活的意义,即通过接受并不完满的人生故事来认识自己的全人身份。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的李飞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开设叙事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思考与心得,展示了反思性写作对于医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Daniel Vuillermin博士的专题报告聚焦中国罕见病人群,力图通过叙事医学来增加医学生和公众对于罕见病人群体的认识,对接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从而增加医学教育的人文关怀。
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凑,总共进行了七场主旨报告、六场专题报告和十六组分论坛报告,百余位医师、史学家、文学家、健康传播者、语言学家、哲学家、生物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各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叙事医学,就医学人文中的孕产、老龄化、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等一系列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听众好评如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际会议还首次采取了线上直播互动的全新形式,由北京医大时代教育承接了主论坛网络直播。直播期间,线上观看总人数接近1.5万;直播结束后,观看录像回放的网友人数仍在攀升。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国际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在新兴媒介的助力下,依然持续对新时代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挥着影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博士后 黄蓉)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