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图片艺术展之生与死的哲思”首次亮相北医

  每个人都得生,每个人也都得死。看过很多的生,也见了很多的死。似乎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与死”都是那么熟悉。但单独将这几个词拿出来讨论,“生与死”又显得格外遥远。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们正在经历“生”,但说不清“生”。如何触摸“生与死”?以何种姿态,以何种视角看待“生与死”?作为生存着的个体,我们不得不思考。

  这是一个小小的尝试,11月14号-11月15号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团学联承办、北医摄影协会协办、赖立里老师指导、胡凤松、李明月、毛天皓、蔡婷、马尚、邢国慧等共同策划的“医学人文图片艺术展之生与死的哲思”在主干道和逸夫楼展出,以图片的方式剖开“生与死”一角。

  这些照片,从生开始,叙述到死,而死亡之后,是另外的故事。照片分为七个项目:《远方》探索新生命对家庭意味着什么;《罕见病的生:关于生的故事》关注于罕见病更多生的可能;《想象的身体》从网络身体和现实身体两个维度展现了艾滋病人生活是如何被想象的;《生不可控》则游离于生与死之间,探讨了“生之偶然,死之必然”;《他人与我》是在发现“他者”之于“我的生”的意义;《Ozymandias》表现了爷爷逝去后孙女的感受;《遗物》以物品的形式,来回忆一段生,走进一场活。这些项目有着各自的诗意,在这个秋天,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生与死”作出解读。

  第一届医学人文图像艺术展用实践让“医学回归人文”,以图像的方式讨论“生与死”这一命题。这一小小的尝试,在校园里激起了关于“生与死”的沉思:一切终将逝去,一切都在停留。

  (医学人文研究院 胡凤松)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