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唐菲菲:一份深入骨髓的情在西藏绽放
编者按:这是一名血液科医生的援藏历程,这是一个北大医学人的援藏故事。在她援藏的一年期间,开设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血液专业门诊、建立起唯一的血液专科病房,开创血液医疗、护理和检验“远程培训”新模式,帮助受援医院成为西藏地区唯一可以治疗血友病、唯一拥有层流床的医院,等等。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在她的帮扶下,实现了操作技术和诊断水平的飞跃。而她,只是北大医学援藏队员中的一员。自2015年国家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北大医学已先后选派四批、83人赴藏开展医疗服务、管理等全方位的援助,在雪域高原留下许多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故事,书写了北大医学人的责任和使命。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援藏故事”专题,邀请援藏专家讲述自己的援藏故事。
援藏,藏缘!西藏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是那么淳朴善良,这里的蓝天、白云、雪山、圣湖是那样的纯洁美丽!今生有幸踏进这片神秘美丽的土地,能把自己所学带给这片大地。
援藏一年是艰辛付出,也是磨砺融入。离藏之后,心中一直充满眷恋与不舍。我终于明白,世间有一种思绪,无法用言语形容,粗狂而忧伤。回声的千结百绕,而守候的是,执着。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一个让我永远魂牵梦萦的地方。2017年7月29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我积极响应党中央“组团式援藏”战略号召,正式入藏开展医疗工作的日子,也是我作为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员正式踏进西藏这片神秘土地的日子。“不忘初心”,是我在援藏之行时默默对自己说得最多的激励之词。那么“不忘初心”,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名普通的医生怀揣热爱医疗事业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精神,想要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带到西藏,将先进的医疗理念撒播在西藏大地,帮助西藏改善医疗落后的现状;意味着,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和身心压力,都将如最初萌生出发的想法一样热血澎湃、信念坚定。
还记得当初准备赴西藏时,我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困难,要在自己的家庭角色如此重要的时刻离开,其实心中有万般不舍与顾虑。但是,到现在我都忘不了临行前学校、医院、支部、科室领导以及每位关心我的老师给予我叮咛嘱咐,“一定要保重身体”,还郑重地告诉我,“家里有任何困难随时告诉我们,一定全力解决”。家人、领导及各位老师在大后方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来到西藏后,我们受到了中央及西藏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照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延东、中组部部长陈希,还有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卫计委等各级领导先后来医院探望和慰问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援藏医疗队高度重视,让我们身在他乡也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让我们更加深知肩上的重任。
初来西藏时,我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心慌、胸闷、头痛、没有任何食欲,半夜因头痛无法入睡。幸好有各级领导及队友的关心,才逐渐适应了缺氧的环境。在克服身体各种不适后,逐渐开展医疗工作,抱着“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想法,把对家人的思念全部寄托在援藏工作中。经过一年的倾心努力,让西藏“血液”实现了真正的“造血”。
1、建立西藏自治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血液专科病房
西藏自治区没有专门的血液科,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血液科的地区,血液诊疗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是与风湿免疫在一起的综合病房。我来到这里后,大力推进帮助血液专业独立成科,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血液专科病房,填补了西藏自治区无血液病房的空白。建立西藏第一个血液科在西藏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开设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血液专业门诊
西藏地区无专门的血液门诊,进藏后我很快开设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血液专业门诊,大大方便了血液病人的诊治。
3、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地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治疗血友病的医院,终结了西藏自治区血友病不治的时代
让血友病的救命药——血浆源性VIII因子进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终结了西藏自治区无VIII因子不能治疗血友病的时代,成为西藏地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治疗血友病的医院,西藏血友病病人可以在本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真正做到了“大病不出藏”。
4、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地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层流床的医院
为了减少血液病人感染的机会,我带领科室积极申请层流床,使西藏自治区第一次拥有层流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血液综合诊疗水平。
5、大大提高了西藏本地医生诊治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血友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疑难复杂血液疾病的能力,帮助西藏地区自行诊断和成功治疗第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
2018年1月,经过2个月的治疗,病情危重险些失去生命的噬血综合征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全家向唐菲菲医生敬献哈达
2018年5月,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非常稳定、治疗效果很好,患者感激地与唐菲菲医生合影
6、开创血液医疗、护理和检验“远程培训”新模式
建立血液医疗、护理及检验的远程培训新模式并使其常规化,使西藏本地医生不出藏便能享受到很多学习的机会。
(1)第一次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远程视频会诊及疑难病例远程视频会诊,并将之常态化,极大提高了西藏本地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水平。
(2)每周一中午连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的业务学习“午间道”,极大提高了西藏本地血液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每季度至少1次护理远程授课及病历讨论,极大提高了西藏本地护士对血液病人的护理水平。
7、举办第三届西藏自治区血液病年会
为了规范血液疾病诊治、把援藏辐射到基层,在拉萨成功举办西藏自治区血液年会,将血液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辐射到全西藏,不仅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还大幅提高了基层医院医生的血液疾病诊疗水平。
8、到西藏各地区和单位进行义诊5次,受众人数达200多人。
2018年清明放假期间,放弃休息时间,和医疗队队友到西藏林芝义诊,当地孩子看病并免费领到药物后,露出天真纯洁的笑容
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不懈努力,受援助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已经有了明显进步。“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受到藏族同胞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拥护,藏族同胞真切体会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北京专家看病的便利。
每次在西藏出门诊,我听到患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知道西藏有北京的援藏专家了,所以特意过来看病,终于不用大费周折地去内地看病了。”门诊就诊及等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不是手术科室人员,但听手术科室的援藏队友说,手术室已经非常紧俏,手术经常做到深夜,明显感觉到“大病不出藏”的政策在一步步推进。
虽然西藏的医疗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即使已经回京也会继续帮助医疗援藏工作,力争将医疗援藏做到更深更细。
一年援藏结束,我可以坦然地说,“没有辜负党中央及各级领导的期望,援藏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历练,我不后悔当初援藏的选择。”
“安吉拉”,藏族同胞对医护人员的尊称,是天使英文“angel”的谐音。在藏族同胞的心中,医护人员就是拯救他们的天使,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称呼。如果此生还有机会再援藏,我希望还能成为藏族同胞的“安吉拉”。
(作者:唐菲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