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引入PACK基层诊疗适宜工具及培训模式探索”项目阶段总结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针,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及医疗质量,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引入PACK基层诊疗适宜工具及培训模式探索》项目(简称“PACK项目”),并于2018年12月18日下午召开阶段总结会。会议介绍了项目前期工作及产出,请到会领导及专家对项目阶段结果进行审议,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初步规划。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主任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刘利群副巡视员及家庭医生处徐玮副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姜辉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家强教授、来自全科领域的专家、基层全科医生及项目组成员、项目支持机构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刘利群副巡视员及徐玮副处长着重强调了国家卫健委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方面的重点培训工作,并指出,国外实践显示PACK工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操作性,希望尽快启动完整版本地化及部分地区试点工作,再辅助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培训方式,探索出适合基层使用、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的工具包及培训模式。后续与现有继续教育如国培项目结合,向更广的范围推广。

  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姜辉处长表示,基层发展需要工具、平台,需要线上、线下培训形式相结合。本项目对于基层医疗未来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大学医学部愿意给予全力支持,希望通过各方协助,促进本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给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实用性工具。

  项目组成员随后介绍了PACK项目概况及PACK工具的基本内容,分享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咳嗽和呼吸困难模块本地化经验,并展示了基层调研、本地化试点及国际交流结果。迟春花主任在分享南非使用PACK工具的经验时提到,当地的培训结合适当的趣味活动,整个培训过程不乏幽默风趣,使参与培训的医生护士愉快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率,非常值得我国基层培训借鉴参考。

  参会的专家对项目结果进行初步审议讨论。大家一致认为,PACK工具以循证为依据,兼顾基层常见就诊症状及疾病,以临床思维为导向,框架模式新颖,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结合中国最新指南本地化后的版本,努力在简洁实用与信息全面之间找到平衡,将更为贴合中国实际,减少基层临床实践中指南选择的困惑;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及实践中推广使用,将成为很好的辅助诊疗工具,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同时对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例如后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基层医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医患如何共同参与解决医疗问题等。

 

  在会议最后,郑家强教授回顾了对PACK工具从初步了解到计划引入的历程,并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PACK工具的引入将带来对基层医疗的积极改变,同时感谢国家卫生健委对项目的指导,及英国BMJ出版集团及阿斯利康公司对于本项目的支持。希望此项目能为基层医疗发展做出具有实效的贡献。

  

  

注:PACK的全称为Practical Approach to Care Kit

 

 

 

 

(继续教育处)

 

 

 

编辑: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