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揭晓 北大人民医院获佳绩

  2019年1月11日,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团队“子宫内膜癌发病微环境及分子机制研究”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陈红教授团队“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和规范化防治的探索与实践”和王辉教授团队“高发、新发难治性耐药菌遗传进化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控平台的创建”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是经卫生部、科技部通过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医学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对提高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广和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激励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将起促进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院士,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有关方面领导,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代表及全国医务工作者等有关方面代表共计700余人出席了本次颁奖大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司长杨青宣读《中华医学会关于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

  延伸阅读:

  “子宫内膜癌发病微环境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获奖证书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已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北京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组成联合研究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下,从细胞、组织、动物及临床多个层面,对子宫内膜癌经典途径(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途径)之外的激素相关发病机制、肿瘤微环境、基因特征谱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初步临床转化。

  该研究国际上率先发现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作用的非基因转录效应,完善了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作用的双受体、双效应学说;初步明确了子宫内膜癌发病微环境机制,肯定了肿瘤微环境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初步明确子宫内膜癌基因特征谱;并将以上成果初步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建六

  主要完成人王建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在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方面,提出来子宫内膜内膜癌分子分型,建立了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模型;在盆底疾病诊疗方面,作为全国盆底疾病小组副组长,开展了盆底疾病病情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新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开展并推行了系列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擅长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和规范化防治的探索与实践”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获奖证书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最主要和严重的类型,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以及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本项目针对ACS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临床和基础方面的探索研究,并进行应用推广。在国内外率先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并结合系统生物学手段,鉴定出一组可早期预警ACS的循环microRNAs标志物。本项目通过开展临床、动物、细胞及分子层面研究,首次报道了ACS治疗的新型靶点,丰富了其防治策略并进一步改善预后。项目通过一系列研究,率先建立了ACS患者规范化的调脂治疗与早期救治改进方案,缩小了ACS防治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实现ACS规范化防治策略的转化。  

 

陈红

  主要完成人陈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对常见和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主要在中国人群的调脂治疗、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化医学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冠心病早期救治的规范化体系,以及多学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高发、新发难治性耐药菌遗传进化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控平台的创建”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获奖证书

  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发、新发难治性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病死率高,使临床治疗陷入困局。本项目通过系统分子分型方法、多组学平台、动物实验和功能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耐药菌耐药传播、进化和表达调控的关键机制,率先揭示中国不同来源(人源/动物源、医院/社区)MRSA的流行病学和种群结构特征,建立hVISA检测流程和方法,开创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hVISA)研究新领域;率先阐明我国CRAB和CRE耐药机制和传播规律,建立中国多中心特有基因型的耐药菌和高毒菌株资源库,长期动态追踪医院血流感染、院内肺炎和社区感染病原谱和耐药特征。建立我国替加环素药敏试验检测流程,率先建立新药抗菌谱评价新体系,为新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创建起集机制研究、病原谱追踪、规范诊断和新药评价于一体的综合防控平台。  

 

王辉

  主要完成人王辉,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作为亚洲唯一代表担任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药敏折点工作组委员,参与临床抗菌药物判定折点的修订,指导全球抗菌药物应用。长期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和重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系统研究,致力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的防治,带领团队率先发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病原菌耐药本底数据和耐药分子机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绩。

  (北京大学新闻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