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实践 做好新时代的实干家——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的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对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广大青年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在学习和实践的历练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朴实话语中蕴含着的深切嘱托和殷切希望。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感受到普通大众对于心理问题的排斥和误解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记得我刚考上我院的博士研究生时,一位我一直非常敬重的老师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我:“你怎么跑六院去了?”他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六院”就是“疯子”的代名词,我在他的眼中也显得有点不正常了。前段时间,一位同乡与我探讨了几个关于3岁多的女儿成长中的困惑,感觉很有收获,他决定携女儿与妻子到我单位来继续探讨。但当他跨进“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特别是在楼道里看到一些候诊的精神病患者之后,他告诉我他心里害怕,他没想到我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他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呆在这里,他决定换个时间和环境再谈。
身为精神卫生工作者而遭人的白眼,或者提供心理帮助而可能受到别人的拒绝,甚至可能遭遇危险,我和我的同行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现状。好在心理治疗帮助的是有求助动机者,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曾经由于被拒绝而颇为尴尬的心理感受也就越来越淡化了。作为医生,我习惯于坐在大城市的诊室中为那些主动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服务,而大多数老百姓往往谈精神和心理色变。在这样认知下,几年前我曾作为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组的成员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对安县和北川农村的村支书开展心理社会干预工作,受到这些一线的村支书真诚的欢迎着实令我意外。他们对心理辅导重要性、迫切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主动要求定期学习的迫切愿望,更令我始料不及。
村支书们都非常认真地填写问卷,几乎我接触到的每位支书都认为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在小组访谈中,他们说心理支持对灾区民众的完全恢复确实是必须的。地震后,老百姓遇到的事情和原来不一样了,特别是地震一个月之后,生活费补助发放等工作开始进行,大家就开始闹矛盾了,搞重建之后矛盾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对受灾房产的赔偿等问题,老百姓普遍存在攀比心理,有些轻度受灾的人得到的国家赔偿少,心里不平衡,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大吵大闹,情绪难以控制。如果心理疏通了,就能够正确理解,心里也就平衡了。经过心理辅导后,村民对事情的看法会有改变,心情会变好,能心平气和、安静地听你解释政策。一位书记还幽默地说:“只要心情好,啥子都好办喽。”所以说心理辅导对村民很重要。
作为村干部,地震之后工作量剧增,工作繁忙,他们自己是否需要心理辅导,他们又是否有时间接受心理辅导呢?对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一位村干部不无遗憾地说:“大学生志愿者在我们村委会搭个帐篷,辅导孩子功课,从心理上开导村民,当时我也想听一下,但我们每天忙于开会等,没有时间。这次专门针对村干部开展心理辅导,我们觉得有用,尽管路程很远,我们也愿意来。”由于山路遥远崎岖,一位从禹里乡慈竹村来的女支书为了按时参加培训,早上四点多就出发了。克服这么多的困难来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令我感动。
“为把工作做好。既然我们已经干了村支书这个工作,做心理卫生服务就是我们这个工作的职责所在。心理卫生工作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村支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说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看来他们渴望将心理卫生知识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中,这些基层村支书认识心理卫生服务的高度令我吃惊,他们的智慧更令我惊叹。我突然领悟到为什么再大的天灾也打不垮我们智慧、甘于付出的中国人民!压抑住内心的感慨和激动,我继续提出问题——怎样相辅相成呢?一位看起来略显腼腆的书记语出惊人:“我们2-3个村干部,应付一个村几百上千村民,确实压力特别大。我们一般的平常工作,就是与老百姓打交道,召集村民小组开会,把新政策、新动态等传达给老百姓。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谈话来了解老百姓的心理,然后针对他们的心理做一些解释工作,再布置下去工作就好办了。所以,说话的技巧还是要学,与上级领导沟通、与村民沟通都有用。我说话有点直,就容易得罪领导。干工作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谅解,还每天跑上跑下,所以,有的时候劲头不大。我们也需要支持,心理辅导可以让我们自己心情好,工作才能干得好。村干部确实需要学。人家老百姓懂,一说什么心理知识,我们还说不上来,怎么行?而且我们学了还可以教更多的老百姓。心理辅导可以解决矛盾,缓解压力,每个人都应该学。”
村支书们表示,尽管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并不是来自上级的命令或者布置的任务,但他们对心理卫生知识非常感兴趣,并愿意接受定期心理知识指导。他们并不怕自己的休息时间因为学习而被占用,也相信能得到家人的支持。他们非常有信心——只要认真去学,都学得懂。
在访谈中,他们也偶尔抱怨地震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时间太长,待遇太低,倾吐最基层管理者的辛酸——“我们也需要关怀,需要理解,村干部也是人啊。乡干部、老百姓都有人关爱,但村干部哪有人关爱?”但当我提出:“既然有这么多的辛酸,有没有想过不干了?”大家马上严肃起来,话锋一转:“我们也只是抱怨一下,抱怨归抱怨,事儿还是要做。再有压力,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我们当了那么多年的村干部,我们全部是十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在宣誓时我们的誓言就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党性原则还是要有的,特别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地震之前我们就在一个地方带领老百姓,震后正是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临阵当逃兵呢?别说是干部,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能这么做。况且我们都是当地很有威信的人,是老百姓自己选出来的,也是有组织能力的人,我们有责任带领老百姓走出灾难。”他们还自豪地说:“中国农村所有的基本信息,都是从我们手中出来的。我们有一个宗旨就是服从组织。”
面对这样一群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村干部,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希望,敬重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什么心理卫生服务在他们看来如此地重要,如此迫切地需求,他们为什么不再顾虑世俗的偏见?我仿佛找到了答案——因为老百姓的需要就是他们的需要。他们看到了心理卫生服务对老百姓有帮助,对开展工作有好处,因此,他们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再计较是否会有人因此而对自己有偏见。他们心中装着的始终是老百姓的利益!
此次四川之行使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和洗礼,所有政府的决策最后都要靠村一级干部来落实,为村支书提供心理支持将对灾区的完全恢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切实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心理卫生知识指导,成为我们专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次调研和实践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安居一隅,个人的认识常常会固化,而不了解我们广袤国土上的真实民情,只有积极的走出去,将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脚踏实地,做实干家,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北大六院研一党支部 林红)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