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执梦前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2018年度科研工作会议

  初春三月,欣欣向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陆道培学术报告厅里,充满清新的学术气息和盎然的科研氛围。

  2019年3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年一度的科研盛会——2018年度科研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蔡晖以及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党委书记赵越,副院长张俊、刘玉兰、王建六、李澍、王天兵,党委副书记陈红松、郭静竹,纪委书记苏茵,院长助理洪楠、程建鹏等医院全体领导班子莅临大会。医院各科室主任、中青年医生、科研人员、护理人员和医学生等300余人汇聚一堂,会场座无虚席。

  大会盘点2018年科研成绩,谋划2019年努力方向,表彰孜孜探索的科研工作者,并进一步凝聚科学精神、拓宽研究视野、完善发展机制,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腾飞,为医院新百年启航吹响科研“冲锋号”。

  殷殷嘱托  凝聚期望

  大会首先由姜保国院长致欢迎辞。姜院长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对北大和医学部的领导、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仁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医院各位专家和科研工作者一年来的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表示由衷的敬意。

  姜院长指出,2018年医院科研工作紧密围绕“一二三工程”医院发展总体思路,不断优化政策与机制,关注人才与团队培养,晚上科研支撑平台建设,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科技领军人才、SCI高分论文、国家级北京市基金申请等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医院科研工作在更高平台上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大学医院,临床科研工作者肩负强烈的使命感。医院目前还存在科研队伍力量和产出不足、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此医院着重打造人才汇聚工程——“百名科学家”计划,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科学家,着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学术技术骨干,建设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也期待能与北大和医学部的科学家们达成更深更远的战略合作,促进科研基础研究和临床专家的融合、科研平台和精英人才的融合,使人民医院真正成为大学附属的研究型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致辞。张宁副主任指出,过去的几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托百年,发挥“亮剑精神”,主动出击深化改革,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取得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几周前医学部举行“千人大会”启动北大医学全面综合改革,在“北大医学战略-临床医学+X”布局下,人民医院要把握机遇,借助中科院、北大、医学部的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善于通过“借力”,解决临床工作压力大不能兼顾科研的瓶颈;发扬“北大医学”独有的人文精神,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力,为国家临床科学研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科研部蔡晖副部长致辞。蔡晖副部长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医院举行科研工作会议恰逢其时。开学前夕北大举行战略研讨会,会上强调北大师生要具备“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人民医院深切感受到了临床专家既做临床又做科研“双肩挑”的艰辛,深刻感受到医院从领导到个人都具备“两个意识”在往前奔跑。对于科研工作者同时要具备“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同样对于医院,科研是让医院在临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突破。北京大学将为临床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深入发展做好服务。

  回顾发展  勾勒蓝图

  王天兵副院长做《实施科研人才战略,推进医院科研持续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度科研工作总结报告。

  报告通过大量详尽的数据系统全面的回顾总结了医院2018年度科研工作情况,分析了医院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科研基金、科技奖项、科技成果、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医院科研绩效评估和科室排名情况,介绍了2018年医院科研工作重要举措,详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2019年科研工作重点。

  为不断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建设,2018年医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科研发展资助投入,开展专利申请与转化的全程服务;不断加强人才服务,对“学术新星”进行档案式跟踪培养;组织百年华诞系列论坛,推动学术交流;举办各类青年学术沙龙,加强青年人才培养。

  王天兵副院长仔细梳理差距和面临的挑战,认为要清醒的认识到医院目前仍存在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科研队伍力量和产出不足等问题。2019年,医院将继续贯彻“一二三工程”医院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科研人才发展战略:大力部署实施面向临床科研双栖领军人才的“百名科学家计划”,全面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推动临床问题与基础研究的转化,提升医院的科技影响力;由医院和学科协同培养,选拔各学科青年科研骨干,实施“111人才规划”资助出国留学,充分发挥“学术新星”计划,支持学科骨干发展;以优势学科或平台为依托,完善博士后、研究生和青年医生等后备人才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医院提供启动基金,搭建交叉研究平台,满足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全力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

  特邀讲座环节邀请北京大学血研所黄晓军所长做《学科团队建设——理想与情怀》的报告。报告简要回顾血研所发展历程,从2005年“以人才建设为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血研所”战略,到2009年“主动作为团队协作,共建血研所卓越团队”战略,再到2015年“抓住机遇再攀高峰”战略,黄晓军所长结合亲身经历与体会指出,科研是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对于推动医疗发展和人才成长至关重要;学科带头人须具备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娴熟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全面的学习能力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通过树立有理想与情怀的科学目标、坚持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管理制度,来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内医疗领先团队。黄晓军着重分析了血研所2019年从过去的临床医疗中心,转型为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黄晓军特别强调,理想和情怀成就未来,秉持这种理念,血研所才能一步步成为引领国际血液学的转化医学团队。

  盘点硕果  绽放荣光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医院对在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2018年医院获批一系列国家级研究基地,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移动数字医院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获批,让医院拥有了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多领域研究进入国家序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018年,医院获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奖。黄晓军教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该奖项是国家奖励办社会奖励处组织的中国社会力量设奖,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技工作者。王俊教授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是中国工程院主管的工程科技类奖项,用以表彰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工程科技专家。

  王建六教授团队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王辉、陈红教授团队分别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王辉教授团队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高占成教授团队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姜燕荣教授团队获得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8年度,医院获批各类科研基金326项,资助金额1.2亿元。孙秀丽、王天兵、冯艺、冯淬灵、王鸿懿分别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陈红松、陈宏斌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资助。风湿免疫科何菁副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是我院首位入选科技部人才计划的青年医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面向所有科研人员自由申请的基础研究基金,我院专家精心准备、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50项,获批数创历史新高。其中获批面上项目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批20项,医院中青年科研骨干正在逐渐涌现。

  医院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7项,创历史新高。其中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5项,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2项,重点研究专题课题1项。医院有8位专家获得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7位专家获得首都临床特色项目资助,包括1项重点项目和6项特色项目。7位专家获得北京市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位专家获得民委民族项目。

  医院根据各学科的科研基金和科研产出为各学科进行科研评估,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检验科、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骨肿瘤科。妇科、骨关节科、胸外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创伤救治中心、呼吸内科、创伤骨科、眼科、消化内科15个优秀学科分别获得科研评估优秀科室奖。

  2018年,医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年人的学术活动,包括第十届学术新星评选和健康大讲堂科普大赛。持续十年的学术新星评选活动已经成为青年科研人才发展的品牌活动,积极推动和激励着一大批年轻人在科研领域探索奉献,促进医院学术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8年,医院在国家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347篇。在SCI期刊发表论文33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10分以上论文有7篇(4篇Article)。黄晓军教授的Article,发表于《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36.418,是本年度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

  表彰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激励。一项项成果、基金的获得,都诠释着人民医院人的辛劳与智慧,荣誉的绽放是科研工作者播撒汗水与耕耘的执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回望2018年的脚印,坚实而清晰,灿烂而有力;2019年是医院新百年的开局之年,医院将立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着力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脚踏地夯实科研基础,谋划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更高的斗志再攀科学高峰!

  (北大人民医院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