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压防治又添“中国数据”:北大研究人员提出我国现阶段肺高压防治三个重点
日前在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PVRI)第13届世界大会,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有关肺高压研究的海报再次吸引了与会者的关注。研究提出,瓣膜病、先心病、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应是中国现阶段肺高压防治三个重点。
据出席大会并担任分会场主持人的北京大学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肺血管病防治青年联盟负责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华介绍,肺血管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危重、高致残率和高猝死率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瞩目。北京大学肺血管病防治青年联盟成员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病例资料总结了我国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特点、我国南方地区肺血管病流行病学基线数据、疾病谱分布与西方社会不同之处等,弥补了国际社会有关发展中国家注册登记研究数据的不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郝燕捷医师收集了144例经右心导管证实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对中国CTD-PAH患者的基线特征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研究指出,我国导致PAH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占44%),而系统性硬化症仅占6%,这一结缔组织病分布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英国2001年CTD-PAH注册研究系统性硬化症占74%,系统性红斑狼疮占8%;美国2010年公布的“评估早期和长期PAH疾病管理的注册研究”中,系统性硬化症占67.7%,系统性红斑狼疮占18.7%。
罗华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南方地区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代表,针对1254名肺血管病患者进行2002-2015年十四年诊疗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研究,研究显示:综合性三甲医院常见的肺血管病有慢性肺高压(占67.15%)、急性肺栓塞(占31.58%)、肺血管畸形(占0.96%)和肺血管肿瘤(占0.32%)。所有肺血管病患者占住院患者的0.256%,慢性肺高压患者占住院患者的0.172%。其中,在肺高压的亚组分析中,第二类肺高压构成比(占40.5%)居五类肺高压之首。与疾病相关的肺高压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瓣膜病相关的肺高压(占30.5%)、 先心病相关的肺高压(占21.02 %)和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高压(占13.18%)。罗华提出,以上三类肺高压成为我国现阶段综合性医院肺高压防治的重点。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黄港博士在2016年“肺高压出院患者生存现状及社会影响因素水平分析”研究中指出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其中医疗水平、社会救助渠道和疾病宣传手段可能是影响患者出院随访依从性和预后的主要因素。
据悉,以上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国际知名期刊及PVRI官方网站。
(宣传部 傅冬红)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