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院党委赴四川汶川等地开展主题实践教育培训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升党务干部的党性修养与业务素质,2019年5月25日至26日,医学人文学院党委委员、各师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工会干部等一行16人在党委书记王玥老师的带队下,前往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遗址等地开展了“感悟抗震救灾伟大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主题实践教育培训活动。

  5月25日上午,师生党员们首先参访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使这座温馨小城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生命瞬间消亡,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悲壮记忆。师生们缓步走在老县城的街道上,目之所及,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令人感到震撼与沉重。街道边“不要让脚步打扰了他们”的标语提醒人们莫忘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在县委大楼、县畜牧兽医楼、县公安局楼等一座座塌陷的建筑遗址前,均有关于地震遇难情况的文字说明,提醒着来访者关于这些断壁残垣背后的泪水与哀伤。而废墟上那一个个残留的“生命之洞”,则记录下了当时幸存下来的干部群众与救援官兵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血肉之手奋力刨开生命通道,搜寻营救幸存者的刻骨记忆。师生们最后来到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遇难者公墓,在铭刻着“深切缅怀“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墓碑下方,集中掩埋着无法及时外运的遇难者遗体。公墓周围松柏环绕,上面点缀的朵朵白花寄托了对成千上万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思。师生们在遇难者公墓前驻足,集体向遇难者敬献鲜花,并肃穆致哀,深切祭奠缅怀地震罹难同胞。

  在结束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参访、祭奠后,师生们随后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观。“山川永纪”主题陈列展分为序厅,旷世巨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和尾厅六个部分,真实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辉煌历程。

  师生们细细参观展厅里的一件件珍贵实物、图片、沙盘等展品,重温那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被地震摧毁的汽车、时间永远定格在14:28的钟表、从废墟里挖出来的鞋子、因家人失去联系满城张贴寻人启事的照片……总是细节最动人,这一件件实物把人一下子拉回了十一年前的那个下午,仿佛跟随着他们一起经历了当时的无助和恐慌。201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党和政府迅速行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攻克时难,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开展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斗争,最终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展厅内一条条全国人民支援震区的标语、一张张各地群众踊跃捐款赈灾的图片和各地救援队的旗帜与用品,一台抗震救灾时使用过的挖掘机也被移入展厅,生动反映了当时面对灾难社会各界齐动员,全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形成了在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

  从纪念馆出来后,师生们又乘车来到距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外的新北川县城,北川新县城自2008年8月提出初步方案,到2011年1月23日由山东援建方将建成的新县城整体移交北川,历时不足3年。新县城依山傍水,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高大明亮,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处处体现着活力与新生。看着眼前这座充满生机的美丽小城,师生们无不为灾区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感到欣慰,同时也为我们党和政府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取得的灾后重建成就感到自豪。北川新县城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伟大胜利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强大力量,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5月26日,师生们来到了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分为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共30余座分馆。在讲解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老兵手印碑林、中流砥柱馆与正面战场馆。在老兵手印碑林,七千四百多枚手印均采集自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兵。七十多年前,正是无数双与这些手掌一样的手握着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抗击了日本侵略者,拯救了中华民族。中流砥柱馆以一件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图片,史料文献等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十四年抗战情况,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正面战场馆则通过文物、图片等再现了当年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

  随后,师生们又参观了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博物馆。博物馆以场景复原、实物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讲述了三线建设时期航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生动展现了航空三线人的光荣与梦想。展厅内陈列的手稿日记、歼-6型飞机发动机实体、木工车床等,让师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当年三线人的艰苦与豪情。当时数万航空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到祖国的大后方,群山建厂房,洞里建车间,幕天席地活,披星戴月干。正是由于无数先烈前辈的流血牺牲与艰苦奋斗,才为今日新中国的全面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实践教育活动,各位党务干部切身感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特大地震灾难迸发出的顽强斗志与巨大力量,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理解了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家的思想再次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锻炼提升了党性修养,也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党员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医学人文学院党委)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