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血管、远离猝死”——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组委会(CCVM)、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6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关爱血管、远离猝死”。
大会主席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科主任王宏宇教授担任。出席大会的嘉宾包括来自美国梅奥诊所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Amir Lerman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心律失常研究中心的Rodney Horton教授,日本北里大学医院副院长兼心脏病专家Minako Tojo教授,日本横滨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Yasushi Matsuzawa教授等,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
值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之际,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王宏宇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日心脏和血管医学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围绕血管健康全血管链防控,多学科参与的全方位综合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
CCVM与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所长方伟岗教授和该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为中心揭牌。
为进一步推动血管健康知识及技术的普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联合成立了中国心脏与血管健康学院。王宏宇任院长。该学院旨在打造血管健康领域的专业教育和医学科普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全方位提高心血管专业人员服务能力和患者认知水平。
围绕主题“关爱血管、远离猝死”,大会设立了国际专家圆桌论坛和多个跨学科专题论坛。会议特别邀请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的心血管及相关医学专家在本届大会进行精彩发言;同时,还邀请了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就心血管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管理进行专家共识发布与讨论;会议还专门设立了医学与保险行业对话峰会,探讨医学-保险-大数据合作模式;基于人工大数据的医疗背景,相关专家讨论了人工智能和心脏血管健康的发展蓝图。
王宏宇介绍我国血管医学发展状况
针对“关爱血管、远离猝死”的大会主题,王宏宇介绍,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7》,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众多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均能导致进行性的血管损伤,最终导致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及外周动脉疾病在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众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在于供应所累积脏器的血管发生了弥漫性硬化、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因此,对于血管性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王宏宇强调,血管疾病最好的预防阶段是青少年时期。我们倡导“让疾病不发生”和终身维护血管健康和心脏健康的理念。王宏宇建议:应该在没有发病时对青年人进行血管筛查,建立血管健康档案及血管健康社区防治中心,对于有高危因素患者要进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猝死相关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只有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方针,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终末期恶性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才能预防青年猝死悲剧的发生。
(医学部傅冬红 首钢医院刘金波/文 首钢医院/图)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