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考核获评“优秀”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最新公布的46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绩效考评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评“优秀”,并再次获得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风湿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特异性异常自身抗体,这些抗体的检测有利地辅助临床诊断。近些年来,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现有自身抗体仍然存在敏感性或特异性不高,或在少发病、罕见病领域缺乏诊断指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致力于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作为国内创建最早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和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5年绩效考评获得优秀,并获批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获“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风湿病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称号。

  目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方拥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导及副博导16人,助研和实验员10人,在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先后在国内外的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和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主席、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IJRD》和《ClinRheum》副主编、《Ann Rheum Dis》、《Lancet Rheumatology》、《Nat Rev Rheum》编委、《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中华内科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等。获得的学术及荣誉称号包括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美国Temple大学、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香港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科研成果已在《Nature Medicine》、《Cell Host & Microbe》、《Science》、《Immunity》、《Ann Rheum Dis》等杂志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260余篇;主编《类风湿关节炎》和《凯利风湿病学》等20部专著。在取得了多个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的基础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开展专题学习及学术会议,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十年主办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数百名国内外RA领域专家在论坛上报告国际最新RA研究进展,是汇集国内外RA领域的专家学者,最大规模的学术盛会。其成为受到国际风湿病组织EULAR、ACR、APLAR关注的会议,已形成RA交流的国际平台,《Arthritis Rheum》、《Rheumatologist》主编D. Pisetsky教授撰专文对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发表于风湿免疫专业权威期刊《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

  今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将继续按照发展规划,发展对外交流,促进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以及成果的转化,推动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的发展,为提高风湿免疫病诊断率做出贡献。同时,将进一步推进建立国际一流风湿免疫研究中心的进程,并为培养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风湿免疫病知名学者和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搭建平台。

  (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英妮)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