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爱心无限——北大肿瘤医院专家团队走进新疆石河子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其时,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夏季,风沙扑面,掠过沙漠的热风,吸噬着地表水;冬日,寒风刺骨,雪深及膝,行走在茫茫大地,每一步都很艰难。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兵团人创造了奇迹——亘古荒原上矗起了“军垦第一城”。如今,历经近70载春秋,这颗“戈壁明珠”愈发闪亮,这座城便是地处天山北麓中段的新疆石河子。

  有人说:天山是天赐之山,以雄奇俊美的骨架,支撑起新疆的高天阔土;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则是无数军垦人以极其坚韧的毅力,用双手、用脊梁铸造的一座生命丰碑。

  石河子迎来“娘家人”

  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在院党委书记朱军、院长季加孚的带领下,北大肿瘤医院专家团队一行18人,来到了“戈壁明珠”石河子市,看望正在新疆支援的两位援疆挂职干部李士杰和卓明磊,开启了一场为期3天的“大爱无疆,爱心无限”之旅。

  2017年6月27日,北大肿瘤医院接北大医学部通知,承担教育部第九批援疆工作的干部轮换任务,要求选派一名45岁以下,具有一定医院管理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员赴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一年半。接到通知后,内镜中心副主任李士杰积极报名,并于2019年2月19日启程。

  2019年2月12日,收到医管局通知,市委组织部第九批第三期援疆任务选派工作开始,要求北大肿瘤医院选派一名呼吸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年。发出通知后,胸内一科卓明磊、李俭杰两位同志积极报名。经科室推荐,院领导集体决策,决定由卓明磊同志承担此次任务。卓明磊成为北大肿瘤医院第9位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援疆干部。2019年3月1日,卓明磊出发前往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年。

  经过半年的历练,2019年7月31日,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石大一附院”)迎来了两位援疆干部的“娘家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专家团。

  亲人见面倍感亲切,朱军书记和季加孚院长代表医院对两位援疆干部的大爱无疆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感谢。他们说,“你们远离家乡,奋战戈壁,展现了北肿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李士杰和卓明磊纷纷表示,感谢医院领导一行的看望慰问,将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负组织重托、不负新疆人民期盼。

  学术“盛宴”作献礼

  经过短暂休整,专家团到达的第二天,在石大一附院报告厅举办了北京大学肿瘤-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新进展研讨会暨“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肿瘤专科诊疗联盟”及“兵团医学会肿瘤学分会MDT专业学组”成立大会。本次大会由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及兵团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兵团肿瘤性疾病质控中心承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2家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肿瘤专科诊疗联盟成员医院的领导和同仁参加了此次盛会。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和石大一附院院长史晨辉主持了开幕式。

  石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刘锋、北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八师卫生局局长姬长海致辞依次上台致辞。

  刘锋书记首先代表院党委对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热切关注和鼎力支持这次盛会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以及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本次盛会是秉承国家“一带一路”卫生战略,贯彻中央治疆方略,实现新疆总目标,服务兵团向南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为进一步推动兵团肿瘤防治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大会。此次“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肿瘤专科诊疗联盟”将进一步提高天山北坡肿瘤专科医疗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互补互利,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造福天山南北各族群众。

  朱军书记表示,我们一行怀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美好心愿来到了美丽的新疆石河子,与新疆的同行们一起参加肿瘤新进展研讨会和“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肿瘤专科诊疗联盟”成立大会,今天恰逢八一建军节,来到这座军垦新城,让我们深受教育。希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密合作,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梦想的并肩奋斗。他同时感谢石大一附院对北大肿瘤医院援疆干部李士杰同志给予家一般的温暖照顾。

  开幕式上,进行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共建签约及授牌仪式和天山北坡医疗联合体肿瘤专科诊疗联盟授牌仪式。

  主题报告环节,季加孚院长以《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中的领导力》为题;朱军书记以《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与新药临床试验现状》为题;郭军副院长以《中国黑色素瘤诊疗进展》为题;沈琳副院长以《胃肠肿瘤MDT治疗》为题;苏向前副院长以《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现状与展望》为题;乳腺中心欧阳涛主任以《原发性乳腺癌诊疗的“北肿”实践》为题;胸部肿瘤内一科王子平主任以《老年NSCLC治疗之探索》为题;内镜中心吴齐主任以《直肠侧方发育型肿瘤的内镜治疗》为题;超声科严昆主任以《超声造影在介入诊疗的应用》为题;病理科林冬梅主任以《分子病理诊断多平台应用及技术规范》为题;放疗科王维虎主任以《放疗新技术和新理念》为题;消化内科陆明主任医师以《晚期GEP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问题与解析》为题,北大肿瘤医院12位专家为听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盛宴。

  期间,季加孚院长、沈琳副院长、苏向前副院长等部分专家还进行了手术演示、义诊、医学科普、病理交流及MDT等交流活动,受到了石大一附院和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连连称赞北大肿瘤医院的“豪华阵容”。

  学习兵团守初心

  专家团在学术会议和院际交流活动后,来到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这里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

  军垦博物馆展览由序厅和基本陈列组成,展示了军垦序曲、凯歌进疆、艰苦创业、再铸辉煌等十大基本陈列,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兵团的辉煌成就。

  不了解石河子的历史,恐怕很难想象,70年前,石河子如同其名,原来是一片满是鹅卵石子的河滩。1950年7月28日,当时的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偕同张仲瀚、陶峙岳等部队领导人,到玛纳斯河两岸踏勘,决定要在这里建起一座全新的城,作为农八师师部的驻地。虽然那里具有建城的必要条件,但千百年来这里也没有聚居成城的事实说明,这座城的建设注定会充满着不可想象的艰辛。

  戈壁荒滩成为锦绣绿洲,“一张白纸”变身一座新城,当年王震将军振臂一呼,挥师亘古荒原,军垦战士们划出了石河子开发建设的第一犁。听风当听歌,下雨当水喝,土块当枕头,芦苇当被窝;将废枪炮冶炼,做成农具坎土曼;用三支步枪和一碗水,组装成土制“瞄准仪”;战马被训练“改行”,转入垦荒犁地行列……战斗英雄们放下武器扛起工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吃粗粮饭,克服了物资短缺、环境艰苦等重重困难,成为了开发建设的英雄。 当年的艰苦程度,如今难以想象。

  随着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专家团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支边青年和先烈们积极投身边疆军垦的光辉事迹,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看着军垦人艰苦创业的文物,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服,一张张记录着军垦战士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艰苦奋斗的图片,每个人都受到深深感动。

  参观后,专家们表示,回顾石河子建设历史,历尽艰辛,兵团人坚持奋斗,不忘初心,始终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作为“传家宝”,在安边固疆、民族团结、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和传承兵团精神、军垦精神,永葆医学人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为祖国边疆建设做出北肿的贡献。

  讲座义诊担使命

  8月1日下午,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党委书记朱军和副院长郭军来到石河子市33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那里的百姓带去了一场精彩的肿瘤科普讲座。

  没有华丽的辞藻、难懂的医学术语,朱军书记围绕肿瘤防治、郭军副院长围绕黑色素瘤的防治,他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老百姓们最关心的肿瘤防治知识。

  郭军副院长讲解了什么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鉴别方法,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等,郭军副院长还特别提醒居民们,从临床治疗来看,年轻人患上黑色素瘤,其预后要比老年人差。因为年轻人的黑色素瘤伴随基因突变更多,病情进展速度比老年人快得多。所以,年轻人身上的痣出现异常变化更是要特别警惕。

  朱军书记耐心地解答了居民们最关心的有关肿瘤的问题,如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多?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肿瘤能治好吗?有什么方法治疗肿瘤?他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小实例 讲解了正确的肿瘤防治知识。

  两位专家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现场表现力,受到社区居民们的极大好评,鼓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当朱军书记问大家“现在是5点半,大家希望我讲到几点?”时,在场居民大声喊道“10点!”原定仅1个小时的讲座持续了2个小时才结束。

  结束后居民们还依依不舍地拉着专家的手表示感谢。一位大妈激动地握着朱军书记的手说“您讲得真是太好了,没想到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大专家能来社区给我们讲课。”郭军副院长被居民们团团围住,请他看看自己身上的痣到底是不是黑色素瘤……

  石河子市33社区是石大一附院的下辖小区,也是挂职干部李士杰所管辖的16个社区之一。此次科普讲座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肿瘤防治的认识水平,增强了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居民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8月2日一早,我专家团一行继续马不停蹄,在石大一附院徐江副院长的陪同下,驱车3个小时,来到沙湾县博尔通古乡卫生院,为当地居民义诊。专家们刚到,就被早已排队等候的患者围住。

  博尔通古乡位于沙湾县南部,依连天山中部的哈比尔尕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距县城60公里、距312国道35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地形。

  据沙湾县卫生局局长蒋涛介绍,博尔通古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乡镇,75%的村民是哈萨克族。由于地处山区深处,交通不便,看病难、就医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牧民的身体健康。

  义诊当天,前来参加义诊的村民大部分是老年人,平时小病小痛自己买点药一吃,很少做正规检查。听说有“北京来的大专家”,大家都早早地赶来排队等待咨询。很多哈萨克族患者由于语言不通,只能在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翻译下,向专家们询问病情。

  一位哈萨克族大妈坐在义诊专家李士杰副院长的面前,她的左脸颊部贴着一块大纱布,当取下纱布时,李士杰心里一惊,通过患者讲述得知“左侧颊部‘痣'多年,增大一年,破溃一个月”。李士杰和在场的徐江副院长、王维虎主任都初步判断为黑色素瘤。但是患者坚持以为痣破了之后就可以好了。李士杰副院长一遍遍地耐心建议她“要来石大一附院做病理明确性质,进一步处理。”

  一位食管癌患者,无法进食,家里不愿意治疗,一直靠输液维持。“建议您完善影像学评估,看看能否手术或者放化疗,放食管支架改善症状……”

  “180/100,您这血压太高,必须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了。”……

  近2个小时的义诊,北大肿瘤医院医疗队对一些患者的用药方法给予纠正和指导,并对一些医学盲点和常识进行解答。义诊活动充分发挥了北大肿瘤医院专家团队的优势作用,让沙湾县基层群众特别是农牧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

  通过义诊,医疗队员们也认识到,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导致健康意识的缺乏,大部分村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不能得到规范的治疗。正如义诊医疗队员邢加迪所讲“乡村医疗服务,任重而道远!”

  三天的新疆石河子之行,紧张而充实。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行走在石河子,一路绿意盎然,一路街景转换,也许一个不经意,你就靠近了一个传奇;也许一不留神,你就踩住了一段历史。这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城,今天依然处处能感受到当年革命火炬转化为开荒时的烧荒之火,战斗的号角声化作劳动战斗的号子声的生动场景。来过石河子的人都会被这座城市的热情所感染,被兵团人的青春与梦想、牺牲与奋斗所感动。

  70年,戈壁巨变;70年,沧海桑田。石河子正如著名诗人艾青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年轻的城》“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依旧在激励着所有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疗队和所有挂职援疆干部也在这里感悟着、感动着、传承着、奉献着,用医者的“大爱无疆、爱心无限”贡献着北肿力量。

  (肿瘤医院 刘晨)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