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凯旋

  2019年8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圆满完成一年的医疗援藏任务凯旋返京。

  党委书记赵越带队,党院办、医务处、宣传处、队员所在科室同队员家人早早等候在机场,翘首期盼。当第四批援藏医疗专家的身影出现,人群中沸腾了。

  “大家辛苦啦!” 赵越书记快步向前与凯旋专家逐一握手,反复询问每一位队员的身体情况,叮嘱大家回来注意调整,好好休息。

  “终于回来啦!太好啦!想死你们了!”援藏专家所在科室的同事们争相送上鲜花。

  “我们进藏工作至今已满一年。在这充满敬意的岗位上我们奋斗了一年。我们既付出了泪水,也分享了快乐;既接受了锻炼,也收获了成长;既付出了热情,也净化了心灵。而在一年的工作中,来自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全国最顶尖的四个医院的精英们不分彼此一次又一次的精诚合作,创造了世界屋脊上一个又一个的医疗奇迹。援藏本有期,大爱亦无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交接,用泪水和汗水铸就最宏伟的援藏医疗丰碑!”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第四、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迎送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张前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组团式”援藏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自2015年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兄弟医院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先后五批34名援藏专家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2018年8月由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张前(队长)、血液科吕萌、眼科苗恒、肾内科王琰、神经外科王斌、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王艳槟、感染管理办公室曹煜隆七位专家组成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来到西藏,接过前三批援藏医疗队的接力棒,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西藏工作。

  专家们在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基础之上,制订帮扶计划,全方位无保留地传授各个领先领域的特色先进诊疗技术,搭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优势学科的沟通桥梁与交流平台,积极促成受援与援助科室间的交流,实实在在地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帮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勤勤恳恳 扎根基层

  援藏专家抵藏以来,即使气候恶劣,即使反应严重,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们忍受着高寒缺氧带来的不适,克服海拔高、医疗条件有限等困难,和受援医院医护人并肩作战,勤勤恳恳坚持在医疗教学科研一线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出门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指导手术等方式全面参与科室临床及管理工作。

  第四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自2018年8月入藏工作以来,累计完成门诊2436人次、急诊53人次、查房3778次、病例讨论173次,普通会诊238次、急会诊42次、开展手术2349例,开展17项医疗新技术,组织讲座102场,累计参加人数3820人次。

  毫无保留 精准帮扶

  一年来,医疗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了解当地需求,为所在科室分析学科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学科发展战略与医院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进行整合,明确学科定位及发展目标,制定长短期工作计划,搭建受援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优势学科的沟通桥梁与交流平台,为持续推进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前副主任医师以提高疑难危重症救治为着力点开展新一轮的帮扶工作。她成功救治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感染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衰、多器官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高原性急性肺水肿、高原性急性脑水肿、恶性高血压等危重患者;主持建立首个西藏自治区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医护梯队,规范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医疗护理管理流程;建立心脏重症高端人才梯队,开展京藏心脏重症监护护理远程培训,加速发展重症监护护理梯队;完善急诊胸痛相关诊疗路径,促进西藏自治区首个国家标准级胸痛中心的认证,参与西藏心血管专科医联体和西藏胸痛中心网络医院联盟的建设;主持并开展危重症患者的床旁超声心动图、经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并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微信平台建立本地多学科及京藏两地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凭借影像、实验室检查及查体视频等技术手段开展危重症及疑难病例联合诊治路径;建立心脏重症科研团队,开展前期研究及预实验,协助申报2019年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四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专家带领西藏血液医学从零开始创业,正式建成西藏自治区首个独立血液科,填补了西藏自治区无血液病房的空白,血液科吕萌医生接过接力棒,继续致力于提高西藏本地医生诊治疑难复杂血液疾病的能力;作为西藏地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层流床的医院,指导规范使用,使得常规化疗成为可能,首次成功诱导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达到完全缓解;建立常见病--缺铁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规范诊疗路径10余项;首次开展并成功救治“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骨髓瘤”,“高危霍奇金淋巴瘤”,“高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创了血液医疗、护理和检验“远程培训”新模式并常规化;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牵头WHO注册临床试验ChiCTR1900023530为契机,研究高原条件下营养贫血发病机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苗恒副主任医师在眼底和眼前节疾病诊治新技术和新业务开展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引进新的设备,包括OCT、YAG激光机和眼底激光机等,开展包括多种眼底和眼前节疾病诊治、玻璃体腔注药术、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新技术和新业务。在超声乳化仪的基础上,通过自制设备在西藏完成人工晶状体眼的硅油取出术;与儿科团队的合作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至今已为10余位患儿完成眼底检查,及时检出需要治疗的患儿;在学科建设上,设立眼科亚专业组,设立规范门诊病房轮转制度、早查房制度、出入院/出入手术室操作等一系列流程规范;开展包括台上手术示范教学、台下显微临床技能操作培训,通过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医生接受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助科室建立激光、玻璃体腔注药、特殊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等多种专业病历系统规范的随访、观察、数据采集,为进一步临床科研打下基础;协助申请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和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肾内科王琰主治医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全面常规开展业务基础上,在诊疗规范、提升疑难病例诊治能力及临床科研领做了大量工作;带领全科医生查看新病人、疑难危重病人和有病情变化的患者800余例次;规范科室包括查房、病例讨论、病房小讲课等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建立规范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效帮助疑难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也加深了当地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带领当地医生在包括西藏地区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肾损害、脂蛋白肾病等领域开展研究;协助申请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上以壁报形式展示,这是当地肾内科首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发表壁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王艳槟主治医师在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不孕症诊治体系及新技术开展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她建立不孕不育专业门诊,并建立基础论证可行性,为进一步筹建生殖中心做准备;建立危重症孕产妇全院会诊机制,实行产房紧急剖宫产流程,最大限度保障了孕产妇安全;首次开展了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近端阻塞导丝疏通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宫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整形术等。并培养当地医生初步掌握生殖门诊的诊疗规范及独立完成不孕症相关的宫腹腔镜手术;建立住院医/研究生管理制度,设立科室科研秘书岗位,负责组织和督促完成每周的文献阅读以及业务培训;协助申报自治区自然基金1项,申请组团式援藏人才专项基金1项。

  神经外科王斌主治医师在提高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和发展功能性神经外科业务做了大量工作。他开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脑动脉取栓术、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髓周动静脉急性切除术、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等新手术项目,培养当地医生独立完成基本神经介入治疗及常规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建立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与急诊、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通力合作打造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规范科室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手术预案和回顾制度,规范引导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建立研究生文献回顾制度和每月研究进展汇报制度;协助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为科室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煜隆管理助理研究员,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规范流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科研带管理”感控管理模式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他打破原有被动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并制定考核指标及细则,从而加强各科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面向全院医务人员、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全院护士长、保洁员的培训、专科培训开展培训;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提出“以科研带管理”的全新管理模式,调动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自觉性,并举办全区首届医院感染科研设计培训班;针对感染高风险科室强化管理检查督导,解决血透室透析用水水质检测的问题;完善重症医学科器械相关感染监测等;协助医院管理团队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学术引路 人才“造血”

  医院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实现受援医院可持续发展,学科打造更为重要,为受援医院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医疗队积极促成受援科室与医院援助科室间的交流,邀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道来京参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带领受援医院医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并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指导当地医生向大型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并投稿。

  医疗队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医院优势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相继赴藏开展“组团式”援藏学术工作。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心内科、眼科、肾内科、神经外科等数十人次的医疗护理专家先后赴藏开展学术活动,带来“西藏自治区血液年会”、“西藏地区首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前沿峰会”、“第一届高原心血管危重症及复杂冠脉病变培训班”、“西藏眼科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西藏肾脏病学雪域论坛”、“西藏神经外科年会”、“第三届拉萨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会”等一系列学术盛宴——

  2019年5月1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拉萨召开了第一届高原心血管危重症及复杂冠脉病变培训班。80余名西藏地区医务工作者到现场交流学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陈红教授,王伟民教授、陈江天教授、马玉良副教授、吴寸草主治医师、曹成富主治医师等多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就复杂介入患者血运重建选择、心功能不全容量控制、机械辅助装置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肺栓塞及急性STEMI溶栓治疗、IVUS/O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等进行了详尽的讲述。

  2019年5月17日,西藏自治区眼科界的学术盛宴——2019“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学术活动暨第四届眼科诊疗新进展培训班在拉萨举行。西藏各市、地、县的眼科医生参与此次培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鲍永珍教授、梁建宏主任医师、王乐今教授、尹虹教授、齐慧君主任医师、曲进锋副教授涵盖各个亚专科的主任医师团队奔赴西藏,解读了白内障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疗,抗VEGF治疗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眼球震颤及斜视的手术治疗,葡萄膜炎诊疗概要等最新的学术进展、最先进的眼科技术及临床实践技能,多方位精准支援藏区眼科医疗力量的建设。

  2019年5月19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合办的“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血液年会”在雪域高原圣城拉萨开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赖悦云教授,王峰蓉、韩婷婷、刘博宁、贺新欣等多位血液科医疗护理专家专程来到西藏,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精准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护理等最新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和交流。与80余名西藏地区医务工作者现场交流并深入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一线答疑解惑,开展床旁查房和护理教学,以现场演示操作等方式传授医疗护理经验。

  2019年5月2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学术活动第三届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会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燕教授、副主任匡季秋、资深专家武迎宏等感染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拉萨市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工作者带来一堂生动的感控学术讲座。

  2019年5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组团式”援藏系列学术活动——西藏首届不孕症规范化诊疗学习班在拉萨举行。拉萨及周边地区的妇产科医务工作者100余人参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沈浣及韩红敬主任医师、赵永平主任医师来到西藏,针对西藏地区不孕症特点,梳理了不孕症的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分享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专家建议、指南要点,分析了妇科微创技术、生殖外科普及和发展规范,以及生殖男科基础及男性不孕症相关内容。对于促进西藏地区生殖医学领域从业人员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拉萨召开了西藏地区首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前沿峰会,填补了西藏自治区心血管疾病针对心律失常诊疗培训的空白。60余名西藏地区医务工作者到现场交流学习。会议期间,李学斌主任医师、王龙主任医师、丁荣晶副主任医师、李鼎主治医师、段江波主治医师、昃峰主治医师、王静护士长、苑翠珍副主任技师分别就心电图新理念新思考、CRT植入指征、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概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进展、ICD在临床中的应用、起搏器植入指征、危重患者导管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护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有利于提升当地医务工作者对近十余年来国内快速发展的新技术的认识。

  2019年6月14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联合举办的2019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系列学术活动暨第四届西藏肾脏病学雪域论坛于在拉萨举行。左力教授等肾内科专家实地参观了肾内科病房和血液透析中心,就血透中心存在的问题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各位专家围绕血管通路的并发症、透析模式的选择、透析液离子浓度的选择、透析室的感控策略和透析机报警的处理等不同主题,开展了精彩的学术专题讲座。本次会议还提供免费全程直播和回放,同时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3700余人,累计观看人数9500余人。

  2019年6月2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两院神经外科在拉萨联合举办第四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系列学术活动——西藏神经外科年会、基层培训、推广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20周年。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一院、西川华西医院曾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援藏专家以及西藏基层医务工作者参会。刘如恩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成员周景儒主任医师、李媛护士长、范存刚副主任医师和王栋梁、伍刚主治医师,分别从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CEA治疗体会、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减压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后循环动脉缺血的血管内治疗、现代化优质护理经验做了细致解读。

  一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带来了相关领域疾病诊治护理等领域的新思路及新进展,千余人次来自拉萨及西藏多地的医护人员参加,开阔并更新了视野及理念。

  难忘记忆  情系高原

  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张前:还记得那次昌都市组织部的援藏干部突发剧烈胸痛,我看到胸前导联ST-T段广泛抬高,经典的“墓碑T波”赫然屹立,“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诊断还是令人倒吸一口冷气。三次电除颤纠正过来阿斯综合征,迅速开通梗死血管,刻不容缓。通过果断的溶栓治疗、及时的介入开通血管,这位同龄援藏人终于转危为安。从患者入门16:40到开通血管,时间仅70分钟,完全达到国际标准。而这70分钟惊心动魄的抢救,我感觉所有的力气像被抽空了。从建立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到完善急诊胸痛诊疗路径,从医护诊疗流程逐渐规范,到一例例危重患者得到救治。一次次完美的心的拯救背后,是我们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胸痛中心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

  血液科吕萌:我很幸运赶上了西藏血液医学的创业时代。前三批血液援藏专家从零开始制定帮扶计划,实实在在的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医疗质量到管理文化等各方面为受援单位增加“造血功能”。交到我手里的是一个正式建立的西藏自治区首个独立血液科。作为新成立的科室,人员紧张缺乏人手,我义不容辞承担起包括值班、会诊、科室管理以及各项临床工作。除了日常“1-2-1-2”24小时值班外,还负责了全院涉及血液病的疑难病联合会诊和员外会诊。5天国庆假期和7天春节假期,我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同时,血液科的成立还不能马上改变西藏血液医学滞后的现状,在救治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噬血综合征、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程中,因为西藏暂无血小板供输血,就像有一个定时炸弹,让我们日日夜夜无不在担心患者出现出血。每天紧绷着神经如履薄冰,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中,给每位患者精细化护理和危险评估,最终使得患者度过出血危险期最终康复。在这个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也成为我不断坚持的力量源泉。

  眼科苗恒:西藏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早产儿出生,但由于眼科医生,特别是眼底病医生的缺乏,大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没能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导致每年均有大量早产儿虽然侥幸存活但落得终生残疾,实在是太可惜了。从入藏之初我就想为西藏地区的眼底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尽一些力量。我联系到了同期入藏的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季涛云主治医师,在两个科室主任的支持下共同制定跨科会诊方案,开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这一跨学科合作,标志着西藏地区早产儿眼底筛查体系的正式建立。“我会尽可能把我在眼底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给藏人民医院眼科的医生,这样即便我的援藏工作结束离开西藏,这项工作也能在西藏地区依靠当地眼科人员独立开展,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能看到蓝天白云和神山圣湖。

  肾内科王琰:除了门诊病房工作,我们的足迹到达过海拔5374米的雷达哨所、隐藏在深山中的寺庙和中印边境的边陲小镇等,为村民、军人、僧人、社区妇女和加油站职工等送医送药,但解决当地群众的一部分医疗需求,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我深感医疗援藏除了为当地老百姓除疾祛病外,还肩负着“传帮带”培养当地医疗人才的重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对西藏医疗事业最大的贡献。因此为了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我除了每天清晨床旁查房外,还将每周二上午11:00定为全科医生的集体学习时间,我负责授课,向全科医生讲解肾脏疾病的诊疗进展。每周备课的工作量相当大,当我深夜还在准备幻灯的时候,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这么做是否有价值,但是看到当地医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学习活动整整进行了一年,我也整整备了一年的课,看到大家变得越来越严谨专业,我也深感欣慰。

  神经外科王斌:藏历新年的传统古突夜,也是我们传统的除夕夜,是家家户户吃年夜饭的时候,但医院手术室里正忙碌的进行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手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脑外科专家、院党委书记蒲智和我一起为一名脑部重症患者实施急诊手术。几个小时,手术成功,患者转危为安。我们顾不上舒一口气,因为后面还有几台手术等着。等都做完,发现已是黎明报晓。这边的工作忙碌紧张,一直没来得及回家看看,本想借过年回家好好呆几天,尽尽自己的孝心。可老不但没有欣喜,反而狠狠地批评我:“在西藏有那么多同志工作,长年无法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可你就呆一年还要回家过年,这像话吗?”听完父亲的话我很羞愧,回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选择用坚守岗位过年。而今我可以自豪的对他说:儿子圆满完成任务,回来了!

  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王艳槟:在门诊,每天都要接诊从全西藏各个地区风尘仆仆赶来就诊的患者。看着她们脸上跟年龄不符的沧桑,听着她们平静诉说着在我听起来严重到不可思议的病情,每每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曾经有一位妊娠29周的孕妇,患有高血压,血小板下降到仅有2*10^9/L的水平,而西藏地区没有血小板供应,胎儿宫内状况不好,随时都有胎死宫内的可能,而即将到来的分娩,对于这位孕妇来说,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面对她们朴实虔诚的微笑、渴求的目光,听着她们一声声亲切地呼唤着“安吉拉”(对医生的尊称,“天使”的意思),我的内心被深深刺痛。患者被转诊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妇产科、血液科及全院相关科室的强大支撑下,母子平安。病人回到拉萨后为我送来了锦旗,一家人激动地热泪盈眶。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救治患者的生命特有的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

  感染管理办公室曹煜隆:记得那次墨脱调研,一路跋山涉水深入人间秘境,走进墨脱县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及手术室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工作接近尾声的一天半夜,我被强烈的晃动惊醒,匆忙跑到楼下空地。在周围人的对话中得知,墨脱县背崩乡发生了6.3级地震,震中据我们这里只有15公里。返程时因为地站造成的滑坡、巨石滚落比比皆是。墨脱之行让我震撼,也让我想了很多。一年来,我根据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工作,循序渐进根据当地医生的知识薄弱点开展教学讲座和科研指导……这些都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而独特的体验。我也曾想过,万一如果万一,在地震中或者在崎岖山路上或者巨石滚落、地震塌方中遇难,我的父母和家人一定会伤心欲绝。但我不后悔。因为在我28年人生岁月中,有了援藏这一段经历,让我觉得我的青春有了更多色彩,我的生命有了更多价值。

  援藏接力 永不间断

  2019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飞往“日光之城”拉萨,经与第四批援藏专家“同期轮换”、“压茬交接”后,将正式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任务。援藏的接力棒即将交到第五批医疗队员的手中,但是对雪域高原的挚爱情怀和医疗帮扶将绵延持续永不间断!

  一年前,我们来了,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敬畏与憧憬,为了同一种情怀、理想和目标,来到这里;

  一年中,我们坚守,满心想的都是西藏医疗事业和藏族同胞的健康,一声声真诚的呼唤,一份份淳朴的信赖,都让我感受到这身白衣的分量;

  我们哭过、笑过、思念过、烦恼过、焦虑过;我们彼此扶持、相互关心、一同奋斗、执着坚守;

  见证了比家人还要亲切的真情,见证了比战友还要坚强的斗志。

  一年后,我们离开,这里早已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的身心早已融入到那片幽深的蓝天。

  刚刚踏上高原的新伙伴们,你们辛苦了。

  你们来到这里,也将像我们一样,亲如一家,收获良多,以优异的业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民医院宣传处、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编辑:郑凌冰